第92章

仲春时节, 徐徐回暖的春日,褪去冬日的阴冷。

这日清晨,下了一夜的雨终于停了, 梁星延推门时,不自觉便被湿润的晨风扑了满面。

他耳侧的伤痕结了痂, 被湿润的春风吹得轻轻晃荡的鬓发边,是一条褐色疤痕。

十几名守卫分布在院内各处,听到他推门的声音,忙踩着雨水跑了过来:“少主,您要去哪里?”

“哪里也不去, 出来透透气。”梁星延站在门槛处看了会儿廊下的鸟笼, 几只颜色绚烂的家那鸟正在笼子里上蹿下跳。

回京之后,他便一直蜗居在这方小院之中,和此刻笼中的鸟儿一模一样。他从花架下的盆中摘了几枝细长嫩绿的蓑草,便坐在门槛上慢慢编织起来。

卫衫提剑在旁边看了会儿,瞧着草叶在梁星延的手中上下翻动,就成了雀鸟的模样:“您这是编的鸟儿。”

“鹰。”

梁星延将草叶的尾翻折入鸟身中, 放到掌中, 眯眼借着天光看中空的鸟腹。

卫衫站在他身旁,好奇地看了会儿, 他低首, 阳光从发丝空隙间照进来,让他的皮肤看上去有几分病弱的苍白。他想起王将军的话,有空要多和梁星延说话,便好奇地问了一嘴:“您居然也会这种乡野小玩意儿。”

“这是我唯一胜过李文简的。”

梁星延笑了笑:“他的手很笨, 怎么也学不会。”

卫衫年纪还小, 正是对什么都好奇的年纪, 他自小跟着古板严肃的王照,哪里将过这些小玩意儿,正要拿过来细看,梁星延却又将它拆开。

“您为什么要拆了?”

梁星延面上含笑,将几根草叶捋平,又开始编其他玩意儿:“假的鹰,就算长了翅膀也未必能翱翔天际。”

在廊下坐了许久,侍女送来了早膳。梁星延移驾厢房用膳,刚提起筷子,便听到门外的动静,他举着的筷子便僵在空中,或见守在一旁的卫衫要掀起珠帘出去,他便唤了声:“卫衫。”

卫衫回头,便见梁星延朝他摇了摇头,他微抿嘴唇,摸着腰间的刀,又退了回去。

王昭才推开门,就看到梁星延坐在桌前吃饭的身影。他先是愣了一下,面上添了几分笑意,抬步走过去,恭敬地请了安:“参加皇长孙殿下。”

梁星延看那男人掀帘进来时,透过他的眉眼仿佛有一瞬间回到多年前,那时他还不知这个男人,会舍命陪着他千里辗转,数度出生入死。

“表叔来了,坐下一起用膳。”梁星延看他走近,男人的胳膊上绑着纱布,青色的胡茬未经修理,全然没有当年举世无双探花郎的风光:“怎么样了?他们同意了吗?”

卫衫拿来一把椅子,王照一撂衣摆坐下,再将面前的梁星延打量片刻:“我们要离开京城了。”

若是早几个月,听了王照这句话,梁星延或许还要跟他大吵一架,但如今他已经不想白费那个心思,也不想刺激这个为他鞠躬尽瘁的前朝探花郎。

他喝了一口热粥,甚至还扯了扯唇角:“李玉在蜀地大败的时候,我就知道结局已定,是你非不死心,还要来京城一趟。”

“小殿下还在为我带你离开江南的事情耿耿于怀?你以为会贤山庄暴露之后,李文简还能容下你?”王照嘶哑的声音透着一种阴郁苍凉:“小殿下,你从出生起,和李氏就已势不两立。”

“我现在很后悔,当初让您李代桃僵回京。欲成大事,您不该一味仁慈。当年您的父亲便是因为太过仁慈,才换来那样惨烈的结果。”

“是吗?”梁星延看着男人那张脸庞,近乎嘲笑一般回道:“我倒是觉得父亲生不逢时,前朝末年,人心尽失,强敌入侵,因为祖父的掣肘猜疑,他没有破立旧制的魄力与勇气。即便朝堂上没有奸佞之流,只要祖父在,他就没有出头之日。”

王昭面色微愣,他站起身来,眼角的褶子深深皱了起来:“我不想再跟小殿下讨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