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小聚(第2/3页)

伙计将种桓带到大门口,交给一名侍女,侍女打灯笼领他前往,实际上酒楼里灯火通明,不需要打灯笼,侍女打灯笼只是为了营造一种气氛。

明月楼是东楼,西楼叫做宝珠楼,和临安的丰乐楼不同,太白大酒楼对所有人开放,只要衣着得体,不要敞胸露怀或者光着膀子赤着脚之类,都可以进去。

侍女走到芍药房前,摆出一个请的姿势,种桓点点头进去了。

房间里已经有两名客人,一个便是晁清,另一个便是苏策了,当年他们三人一起参加科举,都考上了进士,晁清和种桓留在京兆,苏策原本是要留在度支署,但最后一刻,他还是选择了去地方为官,他已经调了几任,最近刚被任命为丰州长史,进京来办手续。”

种桓和苏策紧紧拥抱一下,他们已经好多年没见了。

“坐下吧!”晁清笑着请两人坐下。

三人各自坐下,今天是晁清做东,他已经点好了酒菜,很快,有侍女给他们送来酒菜,原本还有歌女助兴,被他们回绝了。

晁清给三人斟满酒,举杯笑道:“为我们五年来第一次聚会,干了这杯!”

“干杯!”

三人碰了酒杯,一饮而尽,种桓抢过酒壶给两人满上,问道:“苏兄怎么变得这么瘦黑?我都差点认不出了。”

苏策叹口气道:“你莫非不知道我的绰号?”

晁清抚掌大笑,“我知道的,这个绰号还是天子起的。”

“什么绰号,说来听听?”种桓好奇问道。

苏策苦笑道:“叫棉花县令!”

种桓一怔,“怎么叫做这个绰号?”

“我们灵武县的几万顷全部用来种棉花了,是那种优质的长绒棉,我的最大任务就是跟着种棉花,在灵武县种了整整三年棉花,天天被太阳暴晒,能不变黑吗?”

“原来如此,灵武县不种小麦了?”

苏策摇摇头,“现在整个河套平原都用来种棉花,我们要成为棉花路。”

种桓着实不解,问晁清道:“河套可是小麦的重要产地,放弃了小麦,会不会影响粮食稳定?”

晁清指着种桓道:“你这人在内卫呆久了,完全不了解社会民生,还不如太子殿下!”

“我是不太关心,你说说,我洗耳恭听。”

苏策也笑道:“我也想了解一下,对我在丰州有好处。”

晁清淡淡问道:“你们现在谁还穿细麻衣服?”

种桓想了想道:“好像没有了,都是棉布,好像还有一些底层百姓穿细麻。”

“细麻也是以前的衣服,现在细麻布几乎都不卖了,以前的麻田都改种玉米,然后河套平原的棉花、河湟谷地的棉花加上琉球岛和福建路的木绵,两者混纺织成棉布,就足以供应天下人的衣服了,还有江南和巴蜀的绸缎补充。”

“不对吧!”

种桓忽然想起来了,“汉中种了棉花,我前不久去出差,见到了棉花田。”

“你说的棉田不光汉中,中原、山东路也有,它们种的是短绒棉,无法用来织布,只能当棉衣、棉被的填充料,但比较零星,影响不了大局,天子布局玉米、南瓜还有土豆这些新作物是神来一笔,彻底解决了粮食问题,但种玉米需要土地怎么办?所以就用木绵加上棉花织成棉布取代麻布,麻田就腾出来了。

玉米和土豆产量很大,养活九千万人口完全不是问题,多余的玉米还能养猪,吃肉能强壮身体,延长寿命。

解决了粮食问题,人口就会滋生,人口上去了,大量人口就能走出去,占领更多的土地,就算将来帝国分裂,天下也会出现很多个汉人国度,这是陛下亲口说的。

他说天下还有很多无主之地,比我们雍朝还要大无数倍,我们若不去占领,被别人占领了,千年后子孙会责怪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