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明军新生(1)(第2/2页)

之所以在关内形成的境遇,没有在辽东这边发生,最根本的一点,与辽东过去连续不断的战乱有关。

一批批的百姓惨遭建虏屠杀,期间还包括不少世袭卫所官、士绅、商贾等群体,这也导致辽东旧有格局,被建虏用最残忍的方式打破。

随着大明逐步收复辽西、辽南等地,逐步瓦解辽东将门势力,这也使得辽东就像是新打下的疆域一般,不管是推行什么政策,贯彻怎样的方针,都不会像大明所控的其他疆域那边,触碰到太多的既得利益。

毕竟辽东的既得利益群体,已经是不复存在了,时下在辽东这边,正在滋生一批新的既得利益群体。

可是这批群体,都是紧紧围绕着崇祯皇帝的构想,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们是不会触碰红线的。

“涉及到土地方面的新政,能够稳步落实下来,这对今后的赋税征收,会起到极好的引导作用。”

孙承宗撩了撩袍袖,心情很好,“而辽地各府县筹建的领域产业,特别是沿海地带的海贸业,都呈现积极向上的态势。

这对于后续调整辽东区域的商税、矿税、榷税、关税、盐税等事宜,都夯筑了极为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辽地的整体发展,已经不需要国库的粮饷调拨,除了在军工产业、造船业等少数几项,还需要内帑的财政扶持外,基本上能实现自给自足了。

照这样的趋势来看,辽东能够继续保持安稳,稳扎稳打的发展下去,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实现陛下所颁密旨,明确下来的几项战略部署了。”

阎应元点点头表示认可。

时下的辽东地区,就是崇祯皇帝的自留地,不管是军队层面,亦或是地方层面,所简拔起来的将校或官员,都是绝对忠诚于天子的。

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从最低层的群体经受磨砺,凭借自身本领不断晋升,特别是辽东各地的官员,那都是崇祯皇帝预留的人才班底,等到合适的时机,会逐步进行擢升,以肩负起更为沉重的担子,帮着他将维新变法推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