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北方维新(1)(第2/2页)

作为开明派,徐光启也好,毕自严也罢,其实对于推行新政,没有任何的抗拒,甚至内心是极其认可的。

就他们接手的事宜,足以看出大明的内部,究竟存在着怎样严峻的挑战。

过去徐光启、毕自严他们,不止一次的上疏规谏过崇祯皇帝,希望对待一些事情,能够慢一点,那不过是出于大局稳定的考虑。

只是在徐光启、毕自严他们不知情的方面,崇祯皇帝一直都在抢时间,叫大明孱弱的根基,能够相对夯牢一些,不叫大明受战争的影响,而继续这般乱下去。

大明传承两百余载,无论是法理,亦或是人心,依旧是极强的存在,可惜受到建虏叛乱、流寇造反等区域战争影响,使得大明上下乱了阵脚,加之频生的灾情、腐败的吏治、混乱的赋役等因素,导致大明越来越弱。

过去的这些年,崇祯皇帝没有亮明维新变法的大旗,就是一直在解决这些事情,让表面的危机能够安稳下来。

只有大局安稳了,大明能不再流逝元气,那么才有可能一步步改变,倘若连这一层面的部署,都不能有效实现的话,那谋改纯粹是白日做梦!

“既然是对比,就从赋税开始吧。”

在钱肃乐、黄道周他们准备好,崇祯皇帝撩了撩袍袖,朗声道:“毕卿家,你是我大明的财相,对大明历年来的赋税,要比谁都要清楚。

这样。

内务府整理的这些案牍,究竟是真是假,你这位内阁次辅、户部尚书,就出来进行佐证吧。”

“臣遵旨。”

在无数道注视下,毕自严走出朝班,作揖行礼道。

“天启元年,国朝对各项赋税征收情况,涉及田赋、人丁、关税、盐税、茶税……”在这等氛围下,钱肃乐走上前,拿起一摞案牍,就神情严肃的朗声说道。

既然是推行维新变法,那就要讲事实摆依据,叫大明的权力中枢层面能够见到,他们在过去有不少人反对的事情,究竟能给大明带来什么,推行新政,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这是一个牵扯层面极广的事情。

崇祯皇帝既然选择做了,就必须要把此事做扎实,否则存在任何的疏忽和纰漏,就会导致不好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