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洪承畴的苦恼(第2/2页)

“先生的意思,是陛下审查江南刺杀案是一个幌子?”

洪承畴沉吟片刻,抬头看向陈伟业说道:“实则真正的目的,是随钦差队伍而来的内务府诸官,他们所领的差事,那才是此行江南的关键。”

“没错。”

陈伟业点头道:“自张肯堂、何腾蛟跟随钦差队伍,与大司马一起抵达南京城,他们就并不关心江南刺杀案。

尽管有很多次,他们是随大司马一起审阅案牍,可是并没有提出什么。

让人觉得耐人寻味的,是内务府的那帮官员,有不少可都离开南京城了,他们去往何处没人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无人知晓。”

“赋税!”

洪承畴想到了什么,伸手道:“尽管当前国朝的境遇,相较于先前好过不少,但是所面对的问题依旧不少。

流窜进青海的各部流贼,尽管对我大明没了直接威胁,可是潜在的威胁,依旧是很大的。

更别提现在胶着的辽东了,建虏八旗的处境变得艰难,这背后都是调拨大量粮饷,才能维持下来的。”

“大司马,其实不止是这些。”

陈伟业微笑着说道:“海贸也占了一头,从天津撤卫设州以来,做起开海通商之事后,引起的争议和舆情就不小。

而卢象升就任直隶巡抚,袁可立就任山东巡抚,孙元化就任登莱巡抚,您可知这些地域的变化多大吗?

这还没算上河南巡抚孙传庭,山西巡抚刘鸿训,陕西巡抚陈奇瑜,湖广总督李邦华,就不说他们做了什么,单单是所筹设的地方赈灾行署,这一项就够了。

您将这些事情,和新设的内务府联系起来,您觉得陛下……”

洪承畴双眸微张,心情变得不一样了,先前他没注意到这些,可被陈伟业提醒以后,他却发现了不同。

天子这是在很早之前,就开始逐步整顿弊政了啊。

倘若真是这样的话,那江南刺杀案的结果不重要,而期间所经历的过程,无疑才是最重要的啊,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