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辽东军改(1)(第2/2页)

而辽地多处榷关的开设,让察哈尔、内喀尔喀、喀喇沁等蒙古各部,为延续好和大明通关行商,好叫他们获取到丝绸、茶叶、棉布等日常所需,跟亲近建虏八旗的科尔沁各部,甚至和建虏八旗,都展开相应的攻势和对峙。

像这样的一种局势,倘若能在辽地保持数载,只需要数载,那强劲凶残的建虏八旗,就能被活活的耗死!

恰恰是这样的原因,使得辽西逐步推行撤卫设府,此事在传到京畿一带时,引起不少的非议和质疑,可在军机处这边却引得强烈支持。

根源很简单。

辽西逐步推行撤卫设府,使得辽地能自行发展起来,或许速度很慢,效率很慢,可却减轻了国朝的财政压力。

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朕之所以说复杂,不是辽地的秩序复杂,而是戍守辽地的大军复杂。”崇祯皇帝环视群臣,看着他们各异的神态,继续说道。

“据孙承宗先前所呈奏疏,戍守辽地的军队很多,很杂,不少军队,甚至都是天启朝的援辽军,可麾下的建制却残缺严重。

面对这样的情况,使得在发放粮饷,调拨军械、火器、火炮等军需时,难免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过去辽地的局势虽说趋于稳定,但很多时候却又不是特别安稳,所以朕虽说知晓这一情况,但却也不能过多的干涉建制。

毕竟整饬军队是需要稳定局势的,倘若在整饬戍边诸军时,建虏八旗对我辽西等地展开攻势,那只会影响到辽地的安稳。

不过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辽西从落实撤卫设府后,局势是愈发安稳了,而建虏八旗又疲于战事,只怕麾下受损也不小。

所以朕想要趁此机会,对戍守辽地的边军各部,展开一场全面整顿,以确保拱卫辽地的诸军,能以全新的面貌应对今后的辽地局势。”

随着辽东将门势力的逐步瓦解,崇祯皇帝对辽地诸军的掌控力度,可谓随着辽东督师府的增强,而跟着相应增强很多,这也让崇祯皇帝想通过整顿辽地诸军,来真正掌控住辽西的局势,而此后征服建虏八旗,真正收复辽东全境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