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召见(第2/2页)

时间!

只要能给崇祯皇帝更多时间,他就能想方设法的在辽地这边,逐步拖垮建虏,耗掉建虏的元气。

对辽西的支持要增强。

对李自成的军火买卖要扩大。

对东江的支持要增强。

对朝鲜的贸易往来要开启!

只要围绕这些核心所在,逐步在辽地展开谋划,那崇祯皇帝有理由相信,和建虏不断拉扯的同时,还能推动着大明的改变。

“皇爷,阎应元、陈明遇等赈灾行署士子,殿外求见。”

乾清宫殿外,一名值守宦官走进来,向崇祯皇帝拱手作揖道。

“宣!”

崇祯皇帝言简意赅道。

这刚解决东江军的善后事宜,阎应元他们就来了,崇祯皇帝的心情更好了,针对辽西的改制谋划,也要向前迈出稳健一步。

“臣等拜见陛下。”

“免礼吧。”

看着阎应元、陈明遇、李岩、宋献策、牛金星、顾君恩、堵胤锡等赈灾行署士子,崇祯皇帝露出笑意,眼前这些士子,和先前相比都变黑了,都变壮实了,透过他们的眼神,崇祯皇帝看到最多的,是坚毅,是冷静。

以最繁杂的地方赈灾诸事,让这些有潜力的读书人,去最基层接受磨砺,接受摔打,这是崇祯皇帝的决断。

相较于通过科举遴选的人才,崇祯皇帝所需要的是真正能治理地方,能为治下多做实事的良才。

或许科举改革不能碰,但是通过别的途径,去培养一批人才,并用各种方式将他们简拔起来,崇祯皇帝还是能办到的。

“你们皆是直隶赈灾行署所辖士子,在卢卿给朕呈递的密奏里,朕可是常看到你们的名字,包括你们所做的诸事。”

崇祯皇帝面露笑意,看向阎应元说道:“看来当初让你们远离京城,深入地方去做一些实事,这一决断无疑是正确的,朕为你们所做之事感到欣慰,看着你们的改变,朕更是感到高兴。

卢卿能够忍痛割爱,将你们举荐进京,朕能够想到卢卿的不舍。

不过考虑到当前的境遇,朕需要你们这些良才,来替朕,替社稷,替朝廷,来担负起更重的职责,以为朕分忧,为社稷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