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辽东新局(第2/2页)

“通过孙承宗所呈军报,足以证明当前的建虏势力,所面临的处境很是艰难,毕竟在数月之前,内喀尔喀蒙古各部、察哈尔蒙古诸部,开始侵扰科尔沁蒙古诸部,这个科尔沁蒙古诸部,跟建虏的关系不一般……”

王洽、王在晋、黄立极、傅宗龙、杨文岳、丁启睿,杨嗣昌等军机大臣,齐聚在逼仄的公事房,就辽东局势的变动,神情各异的发表意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此前崇祯皇帝增补进军机处的一众大臣,都一一赴京任职,围绕军机处而转。

“此等重要的军机要务,要进宫觐见陛下。”杨嗣昌此时上前道:“建虏八旗选择退兵辽西,这给朝廷整顿辽西,构建防线,稳定辽西局势,可谓奠定坚实的基础。”

“没错。”

“附议。”

情绪难掩激动的王洽、王在晋一行,纷纷点头表示认可,自萨尔浒之战惨败以来,在辽东这片黑土地,大明和建虏对战,向来是胜少败多,砸进去的粮饷不计其数,战死的大明儿郎数不清。

现在辽东格局出现改变,辽西被全域收复回来,对当前的大明来讲,无疑是值得振奋和庆贺的事情。

当王洽、王在晋等军机大臣,持辽东督师孙承宗所呈军报,赶赴乾清宫觐见时,知晓此事的崇祯皇帝,并没表现出特别的兴奋。

毕竟在崇祯朝初年,建虏八旗的战争潜力,终究是比不过大明的战争潜力,只不过频繁的生乱,叫大明表现的很是被动。

倘若肆虐辽东的建虏八旗,真的是强大到不可收拾,那黄台吉掌控的建虏八旗,就该打进山海关,倾覆掉大明的江山社稷,而不是等到甲申国难出现后,靠着吴三桂的叛明,靠着李自成的轻敌,才最终杀进山海关,打进大明的京城了。

“既然建虏八旗选择退兵,那军机处就明发总体战况吧。”

崇祯皇帝放下手中奏疏,看向王洽他们说道:“叫朝中有司大臣,大明各地官府、各地百姓,都知晓大明战胜了猖獗的建虏八旗。

那建虏并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此外在辽地参战的各部大军所立战功,军机处这边要尽快核准,朕要犒赏大明的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