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蓬勃的造船业(第2/2页)

尽管说这批筹建的造船厂,是东拼西凑的造船班底,不少还是西洋造船匠。

但是对长久在造船领域,都处在停滞不前、甚至是倒退的大明来说,这已然算是不小的进步了。

“这些本抚都会满足的。”

孙元化眼神坚定道:“毕竟设在登莱的大明船舶院,陛下此前在密旨中也说了,这代表着大明造船的先驱。

尽管本抚不是很懂造船领域,但是能有利于大明发展,就肯定会支持的。

通过这次对辽发动的战事,让本抚明白一个道理,忽略海上的发展,会让大明错失很多机会。”

“既然孙巡抚愿意支持,那就先扩招3000学子吧。”王徵开口道:“针对这批学子的要求,老夫还有一些……”

“3000学子?!”

孙元化震惊了,难以置信的看向王徵,“就算良甫公想培养人才,也用不了这般多的群体吧,当前大明船舶学院……”

“这已经是最低限度了。”

王徵正色道:“大明在船舶这一领域,其实已经落后很多了,老夫必须要加快布局,尽快让大明追赶上来。

先钻研透彻欧罗巴各国的造船技术,并且从这批人才队伍之中,遴选一批有天赋、悟性极高的群体。

让他们站在现有高度,用新理念和新思维,去研制出属于大明的全新船舶。

这不仅局限于军用,还会延展到民用,等到那个时候,大明想要……”

“可是这么多的学子,大明船舶学院能传授得过来吗?”

孙元化强压惊意,打断王徵之言:“不是本抚不想做这件事情,或者说有意推诿,实则是这么多……”

“这些就无需孙巡抚多虑了。”

王徵眼神坚定道:“既然老夫敢招收这般多学子,那就一定能做好此事,为了大明今后的发展,还请孙巡抚尽快帮我大明船舶院,解决最基础的生源问题吧。”

说着,王徵向孙元化郑重一拜,见王徵这般,孙元化心里就清楚一点,只怕王徵所想要的群体,必然是非常棘手的存在。

可是就算再怎样难办,那他也必须要设法解决。

毕竟大明船舶院落地登莱时,崇祯皇帝就向他传达密旨,必须满足王徵的任何需求,以此推动大明造船业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