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治政(1)(第2/2页)

而河间、保定等府县,还在筹措之中,臣最近一直在敦促,想要全部竣工,恐至少要等到明年末。

不过京通二仓治下,最近收储不少新粮,多部分是从天津港那边,由内廷有司积极洽谈后,移交到仓场这边的。”

“这件事情,孙卿还要多多重视。”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道:“将军储仓的体制进行扩建,一个是为应对灾情,一个是为革新地方仓储。

地方上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之事,为何屡禁不止?就是过去的那一套,不完全适用于现在的大明。

宗法礼制是要遵守,可是一些明知道是问题的层面,若是不加以整改,不加以调整,那大明社稷还能确保安定?”

徐光启、孙居相神情凝重起来。

“陛下说的没错。”

孙居相作揖应道:“从仓场的一些新规,开始明确贯彻后,过去很多隐患,都一一得到有效解决。

特别是监守自盗这种情况,在登记台账,明确监察,设立巡检等制度后,算是被彻底杜绝了。

臣现在就是遵循陛下的旨意,一直在精进各项制度,培养涉及仓储的人才,相信等陛下要革新地方仓储时,一定能完成陛下所交付的担子。”

“好,这才是大明的栋梁。”

崇祯皇帝不加吝啬的赞许道:“若是在我大明朝堂上,地方上,能多一些像你们这样的贤臣良才,那大明又何至于此,处在时下这种境遇下?

对一些人的顽固想法,朕时常想起来,就很痛心啊,也常寝食难安,皇明列祖列宗所传江山社稷,若在朕的手里没能治理好,那朕就是不孝!

所以不要在意这朝堂上,经历了一些什么,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就是在帮着朕分忧,帮着社稷虑。

朕心里始终坚信,有诸位卿家的协助,即便大明遇到的困境再多,朕也一定能统御着大明,走出来。

那些摆在面前的内忧外患,也将一一铲除掉,叫大明再度中兴起来。”

“臣等遵旨!”

徐光启、孙居相当即作揖道。

看着眼前的二人,崇祯皇帝露出欣慰的笑容,谁说大明没有人才,不是没有,是这些人才都没得到重用,现在有他的存在,就一定能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