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毁灭吧,真的!(第2/2页)

“能做的事情多了!”

李邦华撩了撩袍袖,正色道:“东厂赴山西这么多人,留下一些,不是什么问题吧?

本官归京,向天子禀明山西的情况,叫陛下调集强军进驻山西,到时朝廷再谴派钦差大臣,负责整顿山西官场的事宜。

但是想要做成这些,就必须要有铁证,怎么查,如何查,刘公能否将这些事情做好?

尤其重要的一点,这件事情要查下去,不能牵扯到九边重镇,更不能牵扯到陕西那边,其中的尺度,刘公能把握好吗?”

面对李邦华的询问,刘鸿训沉默了,他清楚李邦华的意思,抓一头,放一头,只有这样,也唯有这样,才能替朝廷解决些问题。

至于陕西的事情,九边重镇的问题,只能等到日后再做打算。

“此时此刻,我算是彻底明白,天子为何要力排众议,特设军机处了。”刘鸿训神情冷然,紧握双拳道。

“国朝所定的平叛事,竟成了某些人敛财的工具,难怪辽前和山陕两地,国朝调拨这么多钱粮,可所取得的进展却这般迟缓。

若建虏还算难以对付的话,那流贼算什么?”

“现在说这些事情,没有任何的意义。”

李邦华摆手说道:“等回到京城后,本官要向陛下谏言,将推行到蓟密永三协、辽前等处的粮饷制度,落实到山陕两地来。

宁可在军机处这边,多增补些参赞大臣,叫四卫营等天子亲军,负责押运粮饷,也断不能再经地方之手了!”

先前在李邦华的心中,对崇祯皇帝的一些决定,是有着意见的,是有着不同看法的,认为这是在破坏国朝的体制。

但是宣府镇和太原府的经历,彻底扭转了李邦华的看法,若国朝是不平静的,那大明地方官府,在某些地方是过分到极致的。

甚至李邦华都能联想到,为何山陕一带的流贼之势,会表现得这般迅猛,实则是地方官府做的太过分了。

跟这样的人,一同为官,李邦华心中感到羞耻。

但是现在问题出现了,他这个军机处大臣,兵部左侍郎,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稳定局势的前提下,尽量把自己所看到的事情做好,不叫不法风气横行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