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汇通票号(第2/3页)

大明所存顽瘴痼疾众多,想一一都给他解决了,是需要很长时间的,但很多事情崇祯皇帝要想在前面。

票号这类产业,是民间自发组成的,为汇通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在小农经济下,却没有金融这个概念。

崇祯皇帝想通过自己的方式,一步步搭建完备的金融体系,为推动币制改革,加快地方发展,组建银行体系,引导对外贸易等,做着相应的前期准备。

其实票号这个概念,最早能追溯到唐朝,到了宋朝得到一定完善,可是这跟鞑清末年的票号业,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大明所推出的宝钞,就是参考宋朝流通的交子,只是在明初推行的宝钞,随着时间的推移,贬值的速度惊人,最后跟擦屁股没什么两样。

不懂金融内在逻辑,没有挂钩的贵金属货币,全凭心意的滥印滥发,那跟拿一堆纸,抢夺民间财富,没啥区别。

崇祯皇帝想要做的事情,是明确金本位,铸造金银铜币,单单是这一项,若是能够做好的话,就能叫国朝赚取不少钱财。

可偏偏大明又是贵金属匮乏地,大明奉行的主流思想,还是财不外露,想谋划成这一步,需要崇祯皇帝做的有很多。

提高生产力,逐步恢复朝廷公信力,积极对外展开贸易,攥着较为充沛的金银储配……

不管是哪一项,都不是好做的事情。

所以退而求其次,想谋定票号业,才是重中之重。

“陛下……”

被吓傻的周奎,算是彻底失去了主见,跪在地上,不知该说些什么,这次他觉得自己是真的大难临头了。

难道他要成为大明被绞刑的国丈了?!

这不是要被钉在耻辱柱上了?!

“起来!堂堂当朝国丈,跪在地上成何体统。”

崇祯皇帝皱眉道:“念在皇后的份上,这次朕来解决此事,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这件事情,朕记在心里了。

若是胆敢再犯,那数罪并罚,就算是朕,想为了皇后,也保不住国丈了。”

“谢陛下开恩!谢陛下开恩!”

见自己不用死了,不用被钉在耻辱柱上,激动的周奎,连连说道:“老臣保证,以后绝不会再犯了。”

“既如此,那国丈就戴罪立功吧。”

崇祯皇帝讲明用意,开门见山道:“朕打算创设票号,为我大明百姓,多谋取一些利益。

这件事情朕觉得国丈最合适,此事就交由国丈来办。

就叫汇通票号吧。

具体该做些什么,不该做些什么,等国丈随朕回宫,朕再详细的讲给国丈。”

“老臣愿戴罪立功!”

一听不是向自己索要银子,周奎哪里会犹豫啊,当即便表明态度,毕竟捅了这么大篓子,要是不干些事情,被皇帝女婿记在心里,万一那天心情不好,再重提此事的话,那他岂不是又难逃一死了?

“国丈先别答应这般痛快。”

瞧着态度积极的周奎,崇祯皇帝言道:“丑话先说在前面,若是汇通票号做不好,或国丈敢靠着票号贪银子,造成严重的舆情,那就只能公事公办了,锦衣卫这边,朕会时常叫他们暗查的。”

周奎顿感压力激增。

这皇帝女婿咋回事啊,咋死揪着这点不放了!

可周奎哪里知道,崇祯皇帝就是太清楚他的秉性了,不这样把话说死,那开设的汇通票号,就将成为敛财神器。

一个存储银子,每年给予多少利钱。

一个放贷银子,低于市面的高利贷。

再加上异地汇兑等业务的开展,一旦汇通票号的名气打出来,必将会在民间受到极大的追捧。

尤其是对经商的群体来说。

“老臣愿意做。”周奎犹豫再三,还是点头道:“不过陛下……被查扣的盐,能否叫崇文门税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