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治国如烹小鲜(2)(第3/3页)

“周卿啊,朕知道你心里有顾忌,觉得会得罪不少人。”

崇祯皇帝看着周延儒,开口道:“你可知朕为何没有动韩爌吗?目的就是不想叫国朝的秩序,再继续乱下去了。

眼下大明可谓是内忧外患严重。

若是继续靠廷推,去选拔新的阁臣,就依着当下朝中的氛围和风气,只怕有用的大臣没上来,似钱龙锡、李标之流,又将推到朕的面前。

所以等内阁这边稳定了,朝局稳定了,有了这责任制和追责制,倘若内阁出现空缺,周卿觉得朕会重用谁?”

现在对崇祯皇帝来讲,是将他的一些主张,通过老派读书人出身的官员,利用现有奉行的规则,先在大明立起来。

等到他培养的新派读书人出身的官员,真正变得强大起来,能起到独当一面的作用,在彻底落实种种制度。

治国如烹小鲜,掌握其中的精妙火候,极为考验崇祯皇帝。

“臣惶恐,先前只顾着心中的顾忌了。”周延儒闻言,拱手作揖道:“臣愿为陛下分忧,尽力将此事做好。”

“不是尽力,是要用心。”

崇祯皇帝说道:“朕相信周卿的能力,这件事情唯有周卿能办好,还望周卿,不要叫朕失望啊。”

像周延儒这样的老狐狸,老政客,若是不透明一些相应好处,那肯定是不会尽心去办事的。

好在周延儒也很会算计。

即便是为了自己那点算计,这责任制和追责制,其必然会设法做起来的,不然其想进入内阁的想法,岂不就无处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