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治国如烹小鲜(1)(第2/2页)

灾年之下,手里有粮,这心里不慌啊。

尤其是京通二仓,还肩负着很重的职责,敢出现任何问题,对国朝来讲,那都不是件小事情。

叫徐光启进入内阁,和孙居相一道负责总仓场事,崇祯皇帝就是想上一道双保险,能更快梳理好京通二仓。

“陛下,若真要这样办,那国朝这边,也会牵扯很多啊,尤其是户部和兵部那边。”徐光启粗略的看了下文书,心中强压惊意,看向崇祯皇帝说道:“而且国朝并无……”

“徐卿啊,朕知道给你的文书中,有许多是没有过的先例,可能还会得罪很多人。”

崇祯皇帝摆手打断道:“但是关系到京通二仓,在朕看来这有些先例啊,要敢于去开创才行。

倘若这京通二仓,出现任何的纰漏和问题,那所带来的后果怎样,徐卿心里要比谁都清楚。

且等这次整饬京通二仓事了,徐卿还要会同孙居相,于北直隶治下各府,挑选合适的地方,筹建起直隶仓,多多储备粮食。”

按照崇祯皇帝的构想,筹建战略储备粮体系,对时下的大明,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这直隶仓的设立。

如此山西、陕西、辽东、山东、河南等地,若是出现自然灾害,受灾区域的粮价飙升,或者无粮可用时,就能及时的开仓,对外释放平价陈粮,避免谷贵伤民之事,以此去稳定民心。

但是想要做好这件事情,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崇祯皇帝思前想后,最终选择徐光启这个务实派,来主抓筹建战略储备粮体系一事。

感受到崇祯皇帝的期许和信任,徐光启神情正色,拱手作揖道:“陛下放心,臣定会竭尽所能,将所管之事办好,绝不会让陛下失望。”

“有徐卿这句话,朕就放心了啊。”

崇祯皇帝站起身来,朝徐光启走去,动容道:“徐卿,要用心办差,好好做事,你肩上所挑起的三副担子,不管是那一副,于国于民都是极为重要的事情。

有任何问题,出现任何麻烦,都要及时向朕通禀,我们君臣联起手来,将这些问题和麻烦,都给一一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