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动作(1)(第2/2页)

可真的选择重开,那又该怎样避免类似通敌案的情况?

毕自严神情凝重,心里却思索起来,当前大明在辽东那边,整体优势很弱,建虏八旗之势已起。

若是真的恢复北疆榷场,那时间一长的话,岂不愈发对建虏八旗有利?

看着沉默不言的毕自严,负手而立的崇祯皇帝,很容易就洞察到其心中想些什么,但大明这种简单粗暴的关闭榷场,被动的对建虏八旗贯彻经济制裁,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太过于简单粗暴,明显就不符合大明的利益。

这北疆榷场一关,家贼硕鼠争先卖国牟利,蒙古各部失去贸易渠道,唯有年年侵袭劫掠北疆。

“毕卿,朕打算重开北疆榷场。”

崇祯皇帝一甩袍袖,神情正色道:“但现阶段只开张家口堡一地,之后怎么增开,要根据情况来定。

但是重开榷场,并不代表什么东西,都能带到榷场去贩卖,国朝这边,必须加强对榷场的监管力度。

同时朕打算赋予内厂和锦衣卫监察权。

为了方便榷场管理,朕有意创立榷场十三行,明确各项制度,划分准卖品和禁卖品,有户部直管,详细的章程,朕都写明了,毕卿你可以先了解一下。”

针对重开榷场,执行经济制裁一事,崇祯皇帝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否定了,从内廷抽调太监群体,全权接管榷场的想法。

万历朝外派镇守太监,所产生的前车之鉴,那是历历在目的。

内廷的太监、宦官群体,离开了大明天子的视线,就是一群狼,自身加持的光环,纵使是再好的人,那终究有被腐蚀的时候。

说到底被阉割的宦官,心理都是扭曲的。

“陛下……这个榷场十三行,真真是不错的解决良策啊。”

毕自严翻看过手中文书,双眸微张,对崇祯皇帝说道:“若能做好此事,牢牢监察住榷场十三行,敢有通敌者直接逮捕,抄家处决,并重金惩罚该行商贾,行连坐之实。

那么重开的榷场,就能有效避免禁卖品被暗中售卖出关,而那些个准卖品,又能以高价削弱蒙古各部、建虏八旗的底蕴。

此策甚善!

若真能推行起来,国朝每年至少能增两百多万两的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