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托孤(第2/2页)

不久又改封周公。

宇文护之所以为堂弟选择周公的封号,自然是其叔父宇文泰依托周礼改制,原本蜀公也是备选之一,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周公。

成都城里的权力交接暂且不提,岭南的战事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

段韶、高季式、吴明彻三路大军稍作休整后,便立刻南下,欲与高澄汇合。

而陈霸先早已经先三人一步,回师广州州治番禺城,要与高澄当先决战。

只是高澄见陈霸先放开道路,回援番禺,却也不再逼近,转而止步陈霸先的老巢,前西江都护府所在地高要郡(广东肇庆),在此等待段韶、高季式、吴明彻三路大军,以及斛律光麾下将士往高要城汇聚。

在确认西魏退兵以后,斛律光终于能够支援前线,而其余三路大军也在前来的路途中,高澄稳坐钓鱼台,不急不躁。

事实上,他也没法急躁。

此番进逼番禺,就是为了将陈霸先逼回来,放段韶、高季式、吴明彻三人南下。

而不是真要独自与陈霸先战一场。

陈霸先麾下尚有近十万人,而高澄在高要城中,手握七万步骑,从数量上来说,未尝不能一战。

但这七万步骑之中,只有三万骑卒是高澄的老部下,而另外四万蕃兵归属于冼夫人麾下,新近归附之军,人心未定,高澄并不敢全然相信。

一旦蕃兵在战场上倒戈相向,岂不是尔朱兆在韩陵之战的再演。

高澄给段韶三人传令,小心行军,勿中埋伏,反而是催促斛律光日夜兼程,由后方赶赴高要郡。

陈霸先在番禺稍作休整,即向西进逼高要,本打算围点打援,利用段韶等人急切救援的心理,逐一击溃三路大军,但高澄却偏偏不上当。

小高王在高要城中有恃无恐的原因也很简单,他麾下有三万精骑,而陈霸先并没有大规模的骑兵部队,高澄来去自如,根本就阻拦不住。

陈霸先到如今终于知道梁军为何在与北齐陆战时,屡屡受挫的原因,实在是机动能力相差悬殊。

有心效仿斛律光围攻汉中一战,修筑工事困死高澄,但段韶等人援军正在赶来的路上,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

陈霸先也因此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