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取士(第2/2页)

就在北齐的统治在江南有序开展的时候,江东传来消息,韦粲投江殉国。

萧纲得知后,悲戚不已,新入宫的萧夫人也向高澄请求,为韦粲嘉奖,以壮其节,为后世榜样。

却被高澄断然拒绝,若是嘉奖韦粲殉国,又让吴明彻、柳仲礼等人如何自处。

钦佩其气节是一回事,但作为统治者,一言一行都会被无限放大,高澄绝不会在南北融合的大趋势里,去鼓励人背道而驰。

洛阳市集,一家酒肆之中,独臂老汉正同人炫耀自己的断臂,与博得进士出身的儿子。

王阿井自从断了一条胳膊,与乡人回河北吹嘘一波,证明其勇后,便回了洛阳养老。

对于因战致残的军士,高澄除了抚恤之外,也会安排轻松的活计,比如各坊市的门正,大多都是由残疾将士出任。

王阿井原本也可向官府申报,但其子王公允中进士后,便将机会留给了别人,早早过上了养老的生活,白天在酒肆里与人吹嘘,回到家便含饴弄孙,日子过得舒畅极了。

一名奴仆跑进酒肆朝王阿井喊道:

“家主,郎君接到调任,要往吴兴任县令,让我赶紧唤你回去。”

王阿井起身朝酒肆里的熟人们笑着打了一声招呼便匆匆离开。

他一走,酒肆里便响起了议论。

“这王老儿真是好运气,养了个进士儿子。”

“可不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丘八,居然也成了体面人物。”

“还不是承了陛下之恩,要是早些年,他那儿子别说中进士,连读书都没机会,一辈子都跟他一般,只是个丘八命。”

好好的酒肆,酸味格外的浓。

王阿井最终还是没有跟着儿子往江南,送走了王公允一家三口,他带着妻子回去了河北邺城。

当年被征入水师,王阿井一家被迁来京畿。

在高澄征淮南时伤残退伍后,又因为王公允在此成亲,便留住下来,但他自觉根子还是在河北,在邺城,人老了就讲究一个落叶归根。

王阿井夫妇回到邺城,自是衣锦还乡,惹得旧人们好不羡慕,无数人悔恨当年也该学着他省吃俭用供儿子读书,说不定如今风光的就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