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进往魏兴(第2/3页)

前来探监的女婿杜龛劝说道。

“知道了。”

王僧辩神情有几分颓丧,他只答了这一句,便再没有了言语。

显然此番他禀忠直言,萧绎却拔刀将他砍伤,让王僧辩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他受的是刀伤,但痛的是心。

四十三年前,王僧辩随父亲王神念自北魏投奔南梁,年长出仕,被任为左常侍跟随时年六岁的萧绎镇守江陵。

王僧辩几乎是看着萧绎长大,当然知道他生性多疑,但没想到主臣相伴三十七年,却依旧怀疑他的忠心,轻易拔刀相向。

杜龛知道岳父经历挫折,一时无心理会自己,便也提出了告辞,准备等萧绎心情好的时候,再为王僧辩进言。

萧绎这人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果然在起事之前,应杜龛等人求情,还是将王僧辩放了出来,官复原职。

王僧辩经受此劫,也不再反对起兵,他依旧尽心尽职参与各项战前准备。

但是萧绎那一刀,终究斩断了两人三十七年的情谊,如今的王僧辩对待萧绎,只是臣下侍奉主公的忠诚。

而身处湘州的萧纶,此时早已准备妥当,正自信满满的等着北方战报。

北齐昭德四年(551年)四月初九,斛律光与厍狄干先后过新城,抵达上庸郡,水军将领扶猛自降齐以后,终于重回故地。

此前受任上庸、新城二郡郡守的儿子已经被调往了洛阳,做了京官,扶猛对此早有预料,毕竟当初归降之时,齐使便明确拒绝了他子孙世镇上庸、新城的要求。

就连段韶、王思政等镇守外州的心腹都得频繁调动,扶猛也早有心理准备,儿子做个京官也不错。

如今再回想当初的要求,扶猛自己都觉得好笑,以北齐之国势,又怎会为自己一个小军头开世藩的先例。

斛律光留厍狄干麾下两万水师在上庸驻扎,以策应高澄将来南下。

汉水上游,水势湍急,水面狭窄,北齐水师难有作为,但高澄坚持水陆并进,只不过是为了萧氏诸子之心。

四月十日,在上庸稍作休整以后,斛律光问卜预测吉凶,出征之前问卜,一直是斛律光的习惯。

卜得大吉,斛律光于是以都督宋子仙领万人为先锋,亲随一万骑卒,步卒一万人,州郡兵一万为中军,大都督独孤永业领步卒三万为后军,厍狄干亲率水师两万,水陆并进,沿汉水北上。

宋子仙本是侯景部将,攻略江汉一战,侯景为得王爵,一路担当先锋,奋勇拼杀,功勋卓著,高澄便升侯景剩下的一万余人为战兵。

此番高澄为斛律光征召江汉战兵,侯景麾下这万人便也随之北上,由宋子仙统领。

作为后军大都督的独孤永业更是老资格了,还是高澄当世子的时候,亲自往晋阳在高欢麾下挖来的将领,这些年始终都在镇守关隘,如今终于被调来前线。

魏兴郡,源自于三国曹魏年间,曹丕取“曹魏兴盛”之意,由西城郡改置。

其治所屡有变更,自西晋永嘉之乱,才确定在了汉水北岸的西城县(陕西安康西北)。

独孤信将心腹部将杨忠委派至前线,镇守魏兴,不求能阻敌国门之外,杀伤多少敌军,但至少要使敌疲惫。

过往十年,宇文泰为了防止高澄派兵沿汉水北上进犯汉中,在魏兴郡境内的汉水两岸多筑烽堡、城戍,这些堡垒就是齐军前进途中的钉子,等着他们一个个拔除。

独孤信当然知道西城县,城小难守,这才交代了杨忠这项任务,务求北齐军队来到南郑城下的时候,已经是人困马乏,方便他寻找战机。

斛律光看着舆图上标明的那些个烽堡、城戍,也为之头疼。

若单是围困,这么多烽堡,必然分散大量兵力,若放任不管,粮道又会受到威胁,还真就必须将他们尽数拔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