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诤臣(第2/2页)

杨愔担任中书令,辅佐中书监司马子如,以后等司马子如告老,无论是否再设中书监一职,都是由杨愔坐镇中书省。

崔季舒瞄上的便是高隆之尚书令的位置,而人选也必定是身为左仆射兼户部尚书的自己,以及右仆射兼吏部尚书的崔暹之中选择。

至于几个侍中挤在一起吃食的门下省,在高澄留洛期间,毫无实权,自然不会考虑。

打发走了崔季舒,高澄走下御阶,握住陆操的手,感慨道:

“若无陆御史不畏强权,朕险些因崔仆射之过铸下大错。”

陆操此次来明光殿,原本做好了当个强项令,违抗皇命,也要为元氏发声,哪知道自己先前打的腹稿全没用上。

对于高澄的称赞,陆操连道不敢当。

但他却不知道,高澄打算就此重用陆操。

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自己那些儿子被驯得服服帖帖,指望他们当个诤子,确实比较困难。

以高澄今日之威信,身边多是歌功颂德之言,好话听多了,人也容易迷失在奉承之中。

这时候就得有个像陆操一样的人物,直言过失。

高澄当即下诏,授陆操散骑常侍一职,为天子顾问。

陆操坚持无功不受禄,况且自己弹劾崔季舒并非为了升官,不过仗义执言而已,乃固辞。

直到高澄与他仔细分说,才应了下来。

走出明光殿,陆操暗自感慨,天子虽好色,却不昏庸,可谓荒淫有道。

高澄当然不知道自己在陆操心中落了个荒淫有道的评价,但也确实符合他在世人眼中的形象。

自高澄十月二十七日回到洛阳,便不再出宫,连瑶光寺都没再去过,历史上原主就是在这一年遇刺,小心点总没错,也正因为如此,崔季舒将元氏骗入府中,却始终盼不来高澄。

况且后宫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虽然并未满额,但也不缺妇人与他欢乐,只是如今高澄少有光顾三夫人寝宫,还不是夺嫡闹得,过去话里话外总变着法夸赞自己的儿子,让高澄不胜其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