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和谈(第2/2页)

而北齐则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放归八公山一战被俘的梁军将士,萧渊明除外,他是另算的。

同时让开通道,放任合肥守军南归。

小高王也算够意思了,甚至没有索要战争赔款,赎金!赎金怎么能算是战争赔款!那是人口贸易!

对于萧衍来说,这条件确实能够接受,江北如今只余合肥一座孤城,自己也无力,或者说不再敢派兵渡江与北齐陆战,收复淮南。

作为战争的失败者,总不能让北齐归还淮南之地,把那些实际占领的城池全部吐出来吧,他萧衍自忖还没那份脸面。

此次议和相当于是用合肥城换回南梁被俘将士的赎买权,与放开道路,任合肥三万守军南归,两家休兵止战。

至于最疼爱的孙女萧妙淽,在国事面前也显得无关轻重,高澄要请婚,答应便是。

此前之所以拒婚,是因为高澄不愿订立盟约,如今既然议和,高澄再来打,就是他在道义上吃亏,至少萧衍没想过要撕毁和议,渡江北伐。

这些年他吃够了北伐的苦,哪次不是损兵折将,只不过陈庆之虽然折损了七千将士,但在政治、军事上的成功,远远不是七千白袍兵能够比拟。

于是当萧渊藻将北齐的最终条件带回时,萧衍虽然惺惺作态,假意不愿割让江北,但在群臣的劝谏下,还是免为其难的答应下来。

以每名士卒一匹布的价格,向北齐赎买寿阳三万余俘虏,将官则以身份、地位由100-5000匹布绢不等。

至于贞阳侯萧渊明,高澄看在他为自己立下那么多功劳,也没有临时涨价,依旧以三万匹布成交。

仅是赎买俘虏,南梁便要向北齐偿付十余万匹布绢,当然,将领们的赎金是由他们的家人出资。

就连萧渊明,在萧衍多年放纵下,也多有积蓄,自己也能承担下一部分,其余的则由好叔父萧衍为他支付。

高澄拿到这十余万匹布可不是自己私吞,是要作为发放给将士们的赏格,他甚至自己还要添上许多。

但此番全取淮南,从各城府库中多有缴获,还是能够补足大部分南征耗用。

就在双方达成共识,南梁准备合肥撤军,北齐即将交易俘虏的时候,建康城中,一名十二岁的少女却愤恨道:

“女儿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