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上辱君王,下及黎庶(第2/3页)

一番头脑风暴后,温子昇赶忙对韦孝宽表示感谢,韦孝宽也果然如他所预料,让其对外人保密,勿使旁人知晓自己代为出谋。

温子昇自然是连声答应下来,韦孝宽为了掩人耳目,不愿与温子昇同行,很快他就坐上了一辆马车,两人分道扬镳,只是韦孝宽所言,温子昇牢牢记在心底。

别管高澄有没有抱希望,此番终究是无功而返,若不把这件事办好了,回了洛阳两罪并罚,他温子昇可吃不消。

其实就算萧衍真的答应下了联姻一事,韦孝宽也会在暗地里将这门亲事搅黄,利用萧衍拒婚,且出言羞辱为由出兵,本就是高澄的最终目的,否则也不会答应韦孝宽之情,许他南下。

真要只是接触密探,派谁不好。

当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韦孝宽想要实际了解南梁的情况,亲往建康,也是高澄同意的原因之一。

至于韦孝宽,其实高澄哪怕不娶韦长英,也无需担忧他的忠诚。

作为关中士族的他,与陇西李氏出身的李远当时选择绑了于谨来降,而非跟其余武川将领一般,弃军逃亡,足以说明他们忠诚的并非是宇文泰,其实也不是高澄,而是胜利者,谁能统治关陇之地,他们这些关西士族就会为谁献上忠诚。

尔朱天光未东出前,他们拥护尔朱天光,贺拔岳占有关中后,他们效忠贺拔岳,宇文泰继领余部,他们便为宇文泰奉上忠诚,如今高氏全据关陇,他们自然就会为高氏卖命。

总的来说,在关陇这片土地上,谁赢他们便帮谁,这就是世家大族们在这片土地上屹立数百年不倒的诀窍。

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比如在成都因积劳成疾而病逝的苏绰。

乱世之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不同,韦孝宽、李远等人选择了宗族,而留在北地,苏绰则选择为一展抱负,追随信重自己的恩主南下。

韦孝宽先于温子昇回到洛阳,毕竟温子昇每到一地,都要在当地刺史、郡守、县令的接风宴上哭诉自己只是一个文弱书生,否则必提三尺剑,为大齐天子雪耻,要知耻呀,同僚们!

温子昇沿途所过州县,有关萧衍一番‘索虏何德主天下,伧父焉能配贵女’的言论,也向四周流传开来,所闻者,无不愤慨,毕竟受辱者被种族歧视、地域黑的愤怒不分古今。

恰巧高澄偏偏就有汉人、鲜卑人这二重身份,萧衍骂他是索虏,这份屈辱,你鲜卑人有没有感同身受?又歧视他是伧父,你北地汉人有没有觉得被殃及无辜?

各地刺史、郡守应民意纷纷上表请求举兵南征,给两人一点教训,就南梁那点兵,忘了前些年是怎么挨打的了?居然还敢口出狂言。

在南北对立的大背景下,不止南方人歧视北方人,北方人对他们也多有侮辱,甚至因前些年南梁的拉胯表现,民间多有人轻视南梁。

毕竟一直以来都是南梁主动北上,放弃了水师优势,与被人打陆战,以己之短,搏人之长,除了刘宋开国的那些北府精兵,整个南北朝,很少有能讨得了好。

宋文帝刘义隆辛辛苦苦休养生息,攒了点家业,三次北伐,耗尽元嘉之治的积蓄,结果输得那叫一个惨,连辛弃疾都感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此时温子昇尚在途中,有关萧衍的歧视性言论还未传至京畿地区,地方官员们的奏疏也在赶去洛阳的路上。

高澄却已经询问过了韦孝宽此番南下的收获。

他得知足陌钱的强制颁行,彻底扰乱了南梁的货币市场,搅得民不聊生,更是坚定决心,等一统海内,必须要对江南士族重拳出击,哪怕由此引发叛乱。

打得狠了,打得怕了,他们才能明白有些东西是不能碰的,他们才会懂得收敛,萧衍放纵了他们四十八年,不,确切地说,自永嘉南渡以后,东晋以来,王朝不断更迭,可也只不过是更换了新的统治者与他们妥协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