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所谓赋闲(第2/3页)

其中司州安置八万户,陕、梁、广三州各安置三万户。

高隆之、崔季舒告退后,高澄又立即招来吏部侍郎崔暹,与他商议四州主持军政人选。

高澄有意在这四州军政分离,刺史只管民政,不再如过往插手军事,而将领只负责军事,不再干涉政事。

其意图不言而喻,即刺史管理胡兵家眷,将领统领军队。

与崔暹商议过后,高澄草拟一份名单:

梁州刺史由段韶改为赵彦深,由段韶出任练兵大将,管辖三万并州胡。

陕州刺史由高慎改为司马消难,由斛律光出任练兵大将,管辖三万并州胡。

广州刺史由高季式改为张师齐,由高季式出任练兵大将,管辖三万并州胡。

之所以是练兵大将,而非统兵大将,倒不是高澄不信任他们,相反,段韶、斛律光、高季式是高澄最早的武将班底,最受信任。

但也正因为他们的年龄与资历还不够,若强行将一半的晋阳大军分由三人统领,侍奉高欢的旧人们难免有意见。

故而只能冠以练兵大将之名,等到战时,还是要分出人手与一众将领分领,三人暂时也只能独领万人作战。

高慎继任赵彦深青州刺史一职,将他打发远点,也免得崔暹被这个前妹夫气出病来。

至于司马消难与张师齐,两人忠诚度毋庸置疑,毕竟一个是高澄手足兄弟,一个是高澄最忠诚的笔杆子。

唯一让高澄疑虑的是能力,但好在陕州、广州处在腹地,又离洛阳不远,自己让听望司多上点心,也出不了什么问题,就当是对他们能力的检验,尤其是张师齐,毕竟自己是真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至于最为重要的司州,司州牧则由陈元康担任,也足见高澄任人唯亲。

司州不设练兵大将,近八万迁徙而至的晋阳将士全部转入高澄的老部队京畿军,同时并入京畿军的还有可朱浑元麾下三千人。

而原司州牧可朱浑元,高澄准备让他转为洛阳京畿大将的一员,一如彭乐、薛孤延、贺拔仁等原晋阳大将。

没有永恒不变的政策,如今还只是权臣身份,高澄自然要把军队紧紧握在自己手中,等将来真正明确了君臣名分,再做调整也不迟。

送走了吏部侍郎崔暹,高澄又急忙招来兵部尚书封子绘,说是赋闲在家,可国事决策地只不过是从中书省转移到了高澄的会客厢房。

与封绘之主要讨论的是降卒问题,抓了十六万人的俘虏,其中包括了一万余人的武川鲜卑。

沙苑之战,宇文泰俘虏大量东魏士卒,整编其中部分人加入军中,其余尽数放归,就因为他养又养不起,杀也不敢杀,也不能奴役乡人。

但对于高澄来说,并非烫手山芋,将这一万人收编就是。

东魏降卒之所以叛乱,既有东强西弱的原因,更在于他们的家属都在晋阳。

宇文泰仓皇而走,顾及的只有随他逃出来的将士家眷,其余自发尾随的大多被高澄驱赶回来,高澄计划将这一万武川鲜卑连同其家眷送往徐州,交由高岳统率,镇守东南边境。

剩余其余十五万人中有近十万州郡兵,高澄准备将他们重新整编,与其家眷分往河东、河南、河北等地继续作为州郡兵,再从三河地区抽调等量州郡兵,迁其家属往关陇地区。

当然,必须是先由元善见抽调三河地区州郡兵,再是高澄重新掌权,开赦关西俘虏,放往关东各地戍卫,小高王属实是老不粘锅了,好名声他还得占着。

但这样的事,多少傀儡天子还盼不着,毕竟高澄只是让背锅,不要人性命。

背得再多,也不用担心他事后一刀杀了,为民除害。

脸皮再厚,到底还是有点底线的,哪怕不怎么高。

至于五万蜀兵,高澄也不敢用,便决定分散去北疆恒、朔、云、燕、显、蔚六州开垦,为了防止逃散,高澄也愿意与他们约定开垦所得,缴纳正常赋税以后,尽归他们自有,至于婚嫁则不做限制,能在北方安家自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