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祭拜(第4/5页)

其实高岳年纪也就大了段韶一两岁,但无奈按照与高欢的关系,两人差了辈。

段韶是外甥,高岳却是正儿八经的堂弟,并非高隆之那种冒认的兄弟。

如今淮南七万大军,除少数逃走,其余大多交待在这,淮南陷入前所未有的空虚,高岳担心段韶少年意气,想要趁势南下,完成昔年太武帝拓跋焘饮马长江的成就,便有意前来劝阻。

段韶听了高岳的担忧,开怀大笑,原来他确实有意渡河南下,却并非要饮马长江,而是趁机在淮南劫掠人口物资,迫使进攻豫州的羊侃所部回援,他也不会恋战,立即北返,哪怕已经夺占的城池也愿意尽数放弃,绝不使自己身陷险地,更别提深入梁境,饮马长江。

高岳听说了他的打算,终于放下心来,对段韶表示自己一定会看护好浮桥,以供他回师淮北。

段韶于是与高岳尽快交接了俘虏,又把被他强征来的农人统计姓名,以实现之前承诺到时让高澄为他们免税。

自己则从五万州郡兵中拣选精壮之士一万五千人,联合自己的五千旧部共计两万,经羊鸦仁北渡时的浮桥南下。

其余三万五千人由副将统率,尾随其后接收人口。

段韶领军在淮南北部肆意流窜,烧抢掠夺,胁迫淮南北部民众经浮桥渡河,每日都有大量民众被迫背井离乡,怨声载道,可在东魏将士的刀枪逼迫下,敢怒不敢发作。

劳苦大众只要有一口饭吃,大抵都不敢以性命相搏,况且这些东魏士兵虽然烧屋抢物,但到底没有对妇人下手,这也是段韶在南下前与众将士三令五申强调过。

大家跟随小高王数年,知道他最恨凌辱妇人的军士,死在这条禁令上的人多了去了,也不敢为了小头不顾大头,还算是老实。

建康方面得知羊鸦仁大败,不止身陷贼手,七万大军逃回来的不足万人,无不惊恐。

又得知段韶肆虐淮南,萧衍当即命令羊侃放弃牵制娄昭所部,移师淮南,自己也在建康汇聚兵力,准备与羊侃一同将段韶留在淮南。

不过段韶这人属泥鳅的,滑不溜秋。

他得知羊侃东进,拒绝了娄昭信使转达的合兵共取淮南的提议,他解释道:

“相王、大将军战于关中,我等保河南安宁即可,若取淮南,必招致梁人倾国来攻,若陷于此,必要迫使相王、大将军来救,如此岂不是误了关中大事。”

于是段韶在羊侃抵达淮南,建康之兵刚刚渡江的时候,已经挥师北返,只给羊侃等人留下一片狼藉。

淮南北部凡是被攻陷的城池,民众尽数被段韶强行迁走,只有少数人逃到山里躲过一劫。

而退兵时又效仿柔然焚毁六镇,在城中到处放火,许多城池被付之一炬,只剩断壁残垣。

据说萧衍得知消息,气急攻心,在朝堂上喷吐出血来,七十六岁经上这么一出,也就是萧衍生命力强盛,放在别人身上只怕早就一命呜呼。

不过经此一事,南梁东部攻略完全作废,萧衍也随即下令江陵方面退兵,西魏安危只能靠他们自己与萧纪所领蜀兵在正面战场建功了。

而娄昭得到信使回报,也对段韶的冷静感慨不已,他与亲信说道:

“阿惠亲近之中,有铁伐如此人才,我又何愁身后事。”

说罢,在东线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心情激荡之余,也忘了高澄当年的劝告,又整上几坛美酒,对酒当歌。

此时,关中对淮南发生的一切事情还并不知情。

高欢、高澄领军渡洛水后,宇文泰与萧纪也移师渭水以南,却并未急于渡河,而是耐心等待东魏大军破绽,再寻战机。

东魏想要堂堂正正互拼消耗,宇文泰可不答应,两家国力相差悬殊,傻子才会顺了他们父子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