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合兵(第3/4页)

不过主君是个戏精,总好过暴虐不仁不是么,谁还没点小爱好。

无论是拉拢下属,还是闺房情趣,也碍不着平民们的事,反倒为他们新增了许多茶余饭后的谈资,丰富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精神需求。

祭拜过王罴,随着高欢军令传达,除先前已经入驻的高澄所部,及随他先行的十万民夫以外,其余八十万军民也陆续在王思政建造的临时营寨落脚。

而此时由南梁武陵王、益州刺史萧纪与副将兰钦统率的五万蜀兵也终于穿越了子午道。

昔年魏延请命领骑兵走子午谷,十日内奔袭长安,当然胜败难以分说,毕竟这只是一个设想而已。

但入关助战的五万蜀兵确实是由子午道来到了长安城下,由宇文泰派最看重的侄儿宇文护以及外甥尉迟迥前来迎接。

双方如今是唇齿相依的盟友,也能称得上是互信互敬,一番交谈后,萧纪已经在内心感慨北方多才俊,宇文护也惊讶于被北方士民编排已久的南梁皇室,却有如此人物。

与宇文护一同迎接的尉迟迥,反倒对蜀地的山川地理,人物习俗更感兴趣。

如今萧衍年迈,萧纪以王爵坐控蜀地,万一皇位更迭,新皇是否还会信任自己这个兄弟,将蜀地交付与他。

尉迟迥可是知道萧纪与一众兄弟关系都不和睦。

在西魏东出路线被堵死的情况下,况且迎面就是东魏都城洛阳,据说洛阳有传言称‘大将军守国门,天子死社稷。’

若想冲破关东封锁,难度可想而知。

吐谷浑坐落在青海湖,对于以农耕为主的西魏来说,多少有点鸡肋的意思,北方又是柔然。

在东道不畅的情况下,图谋蜀地似乎就是西魏崛起的唯一希望。

当然,这一切都要等这一战打完再说,若是能趁胜攻入河南,那最好不过,毕竟萧衍已经做到这般地步,自家再去图谋他的蜀地,着实说不过去。

作为原时空里最先赞成宇文泰夺取巴蜀计划,并亲自领兵南下占据蜀地之人,尉迟迥产生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

宇文护并没有多做寒暄,立即领着萧纪等人往灞上与宇文泰汇合。

双方在灞上合兵当日,宇文泰就广设酒宴,宴请南梁诸将,与他们拉拢感情,希望能同心协力共御高贼。

大家有着共同的敌人,彼此利益一致,都是为了阻止高氏一统北方,故而两帮人相谈甚欢,酒席上言笑晏晏。

酒宴过后,宇文泰并未立即挥师渡渭水北上。

一来是他打算诱敌深入,对方走得越远,补给线也被拉得越长,也更有战胜的机会。

二来则是蜀兵跋山涉水来到灞上,急需修整。

如今东魏西征大军屯驻玉璧不见动静,也是同样的道理。

自十月初三出晋阳以来,一连行军半月有余,士卒早已是疲惫不堪,不将精气神养足了,哪敢就带着一群疲敝之士上阵搏杀,那不成了送人头了么。

这等兵家大忌,高欢可不会犯,相较于上一场西征,如今的他确实谨慎了许多。

毕竟一场西征大败,让他落下头疾病根,并白了头发,若再来一场大败,只怕命都要丢在这件事上。

正当两方在玉璧与灞上两地蓄势待发的时候。

塞北,柔然王庭。

阿那瓌也终于得到了东魏出兵的具体消息,为此他立即下达动员令,征得兵马二三十万。

不过他并不打算插手两位亲家之间的纷争,而是要尽起倾国之兵,攻灭高车,一统塞北草原。

也不能说是两位亲家,长安传来消息,嫁给西魏天子元宝炬,年仅十五岁的长女因难产而死,据说死前见到了种种灵异现象。

例如看见了被元宝炬赐死的前任皇后乙弗氏的鬼魂。

阿那瓌不信值此关键时刻,宇文泰、元宝炬等人敢害了自己女儿的性命,但凡有点理智,也不会犯下这等祸事,否则一旦柔然与东魏联合出兵,宇文泰等人拿什么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