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 明哲保身(第2/2页)

元孝友厚颜无耻的谄媚事主,只因为他姓元,面对小高王的滔天权势,自保而已,不代表他就是一个废物点心。

在另一时空,史书对元孝友的评价是少有时誉,为政温和,以法自守,颇有政绩;然性无骨鲠,善事权势,为正直者所讥。

也就是说这家伙打小就聪明,当官后奉公守法,有政绩,可惜在权势面前是个软骨头,被正直之人讥讽。

然而元孝友身为元魏宗室,在没能力改变高氏篡魏这一大局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也确实符合他自小展露的智慧。

毕竟谁也不会想到能碰上一个高洋,杀尽关东元氏男丁,他一个早就出了五服的宗室,哪怕降爵为公也不能幸免。

所幸这一世元孝友遇到的是小高王,不会去找大聪明问什么光武帝为何能光复汉室。

瀛州所发生的事虽是特例,不具备多少代表性,毕竟这关东也只有他这一个元姓刺史。

但毕竟高澄的身份摆在这里,河南,不提被他心腹牢牢把控的州县,就连荆州刺史侯景也在过问科举县试的准备事宜。

河北以及高欢控制的河东地区,各地也都在积极为县试做准备。

而拷贝小能手宇文泰也在关西准备为第一次县试拉开序幕。

因窦泰、厍狄干践踏渭北,导致渭北荒废了春耕,但最为重要的渭南,因东魏补给问题,以及窦泰等人担心遭伏,得以幸免,这也让宇文泰长舒一口气。

渭水不足以为屏障,就如同不会有正常人拿黄河当天险,贺拔岳当年与尉迟菩萨隔渭水对峙,两方人马可涉水而渡。

这一次被关西民众咒骂的军事行动,毫无疑问,东魏三万骑兵一人配三马,耗用是要超出西魏的损失,毕竟战马在战时吃的可比平常要精细许多,运动量大,食用也更多。

可两魏的家底差距摆在了这里,高氏自损一万伤你宇文泰八千,就国力而言,还是赚。

总之春耕结束后,窦泰等人班师晋阳,可朱浑元也撤回司州。

宇文泰也能把精力放在即将到来的县试。

就在东西两魏为第一次县试做准备的时候,南梁也迎来了九品中正制下的又一次中正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