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盐场盐兵(第2/4页)

或许将来会多设都城,什么西京、南京、东京、北京,但真正的权力中心只能有一个。

一旦将权力中心定在河北,极有可能出现汉化的鲜卑勋贵与河北士族合流,从而出现类似关陇门阀的河北门阀。

这是高澄所不愿见到的。

在高澄埋头改革,劳心劳力的时候,南青州刺史李徽伯之女,李昌仪也终于被送到了洛阳。

之前因四女待产而迟迟没有入门的元玉仪也终于如愿以偿。

在热热闹闹的喜乐中,被高澄从孙腾府上接往渤海王府。

一身奴仆装扮的元斌被架在人群之中,让他好好看着元玉仪的荣光。

随后高澄又转道去了李元忠府上。

李元忠被打发去了晋阳,李昌仪便暂时寄住在这位家族宗主府上。

回到王府,行过昏礼,宴饮时若非有高季式为他挡酒,只怕真要被一众好友故旧给灌得酩酊大醉。

高澄当夜先去的李昌仪房中,应付起未经人事的李昌仪,可比十六岁时被四女榨取要轻松许多。

离开时,高澄依旧精气神十足,他本打算将元静仪接去元玉仪的院里,与两姐妹同宿的习惯一时半会还改不掉。

但转念一想,这是元玉仪新婚之夜,与人共嫁分享荣光也就罢了,到了晚上还有与姐姐分享,似乎过分了点。

高澄这才强忍冲动,没有将元静仪唤来。

行夫妇之礼的时候与元玉仪一说,也得到了她更加尽心卖力的侍奉。

新婚之后第二天,高澄没有沉湎于温柔乡,变法强国,时不我待。

东魏其实已经足够强盛,以如今的国力,由高澄掌兵,他有信心覆灭西魏。

毕竟沙苑一战,高澄堵死了道路,宇文泰无法东出回血,原本国力就远逊于东魏,又只剩了两三成人口。

如今宇文泰更是窘迫,甚至因为春耕抢种、修筑新关、屯田开垦等事,兵民疲惫,急需休养生息,不能征集民夫,发兵取玉璧。

已现在的局势看,无法补充人口的宇文泰早已是待死之人,有玉璧城在,一旦他征西域或是入川,都能被高欢以玉璧为桥头堡,掏了关中老巢。

但高澄可不满足于统一两魏。

南方的萧梁,东北的高句丽,西面的吐谷浑,北方的柔然、突厥,这些都是高澄的目标。

要想实现四海威服的宏伟蓝图,就必须打下坚实的根基,高澄如今在东魏的改革就是如此。

先在自己完全把控的关东将体系建立起来,往后每夺一地,就可以直接纳入这一体系之中。

而不需要在统一之后,费心费神调节各方利益,再做改革。

两者之间的难度不可等同。

在用大将军五铢钱规范了货币市场后,高澄也开始继续深化经济方面的整顿与改革。

首要目标就是食盐。

民以食为天,食盐毫无疑问是一个暴利行业,否则古往今来也不会有那么多私盐贩子的存在。

承袭北魏的东西两魏都共同面临一个严重问题,私盐泛滥。

得益于胡太后、尔朱氏等人的治理,北魏经济一团糟,连累东魏也是如此。

高澄没有立即打击私盐,说到底,还是官盐产量明显不足,需要私盐来补充市场。

针对这一现象,高澄效仿原主,起草政令,在环渤海的幽、瀛、沧、青四州特意设置官员,主持盐务,傍海煮盐。

预计将在沧州置灶一千四百八十四座,瀛洲置灶四百五十二座,幽州置灶一百八十座,青州置灶五百四十六座,又在邯郸置灶四座。

若无意外,年产量将高达二十万九千七百零二斛四升,足以资军国所需。

四州之中,以沧州盐灶最多,高于其它三州的总合,高澄也最重视。

这地方是自己的老巢,虽然许多年没有涉足,但当初他最先开始插手地方政务,就是带了十余万鲜卑妇孺往沧州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