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堂议冲突(第2/3页)

也只差没说造成北魏官少人多的局面,是因为博陵崔氏等士族太能生养。

博陵三崔如今只有新任黄门侍郎崔昂在洛阳,事关宗族声誉,他只能硬着头皮辩解是家族重视文教,人人都有才学。

张师齐回以冷笑。

高澄第一次发现,这个在自己面前阿谀奉承的家伙,原来这么勇。

其实张师齐的勇气正是来源于高澄。

他因记录高澄言行的原因,常伴左右,可以说是当今世上最了解他的一批人之一。

高澄突然召集众人品评九品中正制,打的是什么主意,他心底门清。

张师齐一点也不在乎同僚们对自己的看法,他只知道,没有家世背景的自己,只有讨好高澄,投其所好,才能飞黄腾达。

大将军府主薄,这个曾经可望不可即的高位入手,也让张师齐对自己的仕途,更有野望。

高澄再一次止住争端,最后问了一次士族,九品官人法可还有优点。

众人不再言语,曾经察举制腐朽不堪用,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

三百三十七年光阴流转,世事变化,初期许多的优点,不能再放在当下的世道。

高澄于是将目光转向张师齐等寒门士子,由他们历数九品中正制弊端。

除了对中正不公、只重门第、以及造成冗官问题。

张师齐又发一言,惊吓住了在场众人:

“门阀世族把持选官制度,以党羽充塞朝堂,仆担心,大将军在,尚能掌控时局,大将军之后,一旦子孙暗弱,一如晋室南渡,必为士族所操控。

“南人曾言:‘王与马共天下’,真等北人传唱:‘崔与高共天下’,悔之晚矣!”

崔昂最先反应过来,他拔出腰间配剑,嗷嗷叫着要砍了张师齐。

吓得张师齐脸色一白,慌忙逃避。

“贼子休走!今日有你无我!”

几个人都拉不住怒气冲冲的崔昂。

高澄坐在主位哭笑不得,这张师齐也实在勇过头了,之前拿博陵崔氏男丁人人为官说事也就罢了。

连崔与高共天下这种话都敢说出来。

崔昂要是不跟他拼命,还真对不起崔氏列祖列宗。

“胡闹!张主薄!还不向崔侍郎赔罪,此等诛心之言,岂能胡说。”

高澄怒斥张师齐一句,又转而宽慰崔昂道:

“怀远莫要与这憨人置气,澄素知崔氏忠义,断不会因片面之言而猜疑,且将剑收了,继续议事。”

有了高澄打圆场,崔昂才将配剑收起,但是一双眸子,始终狠狠瞪着张师齐。

张师齐也总算有所收敛,虽然不相信崔昂真会与自己换命,但真要激得对方热血上头,多划不来。

他张师齐有今天的位子,可不像那些士族子弟一般来得轻松。

平息了这次议事的第三场争端,高澄继续询问堂上寒门幕僚,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也许是张师齐与崔昂闹得太多,其余人也再无阐述。

“既然如此,诸位依照方才所述,就九品中正的益弊,告诉澄,是否应该改良官员选拔制度。”

说着,高澄将目光投向高隆之:

“高侍中,你先说。”

高隆之作为高澄的老搭档,配合意识自不用说,他进言道:

“九品中正,仅有安抚士族一利,却有诸多弊端,下官寻思,难道没了士族扶持,相王与大将军就坐不稳这天下不成。”

一众士族文臣尽皆变色。

李元忠当先出来反驳。

高隆之也不恼,笑吟吟地对李元忠反问道:

“李兄如此维护,莫非真如张主薄所言,希望子孙效仿琅琊王氏不成?”

李元忠勃然大怒,眼见又要再起争端,高澄赶紧将苗头掐死:

“高侍中,莫要学张主薄危言耸听。”

高隆之与李元忠有怨,还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