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一雪旧恨(第2/2页)

元静仪看了一眼府中哀嚎啼哭的元斌一家,摇头叹气一声,也随元玉仪离开了。

两姐妹的态度不同,自然与她们的遭遇有关。

元静仪到底是嫁了一户人家,丈夫虽然是小吏,日子也过得下去,对元斌的怨恨又怎么能跟元玉仪相比。

若没有高澄的青睐,她只怕真要做个任人品尝的家伎,待年老色衰以后,被赶出府上,任其自谋生路。

因此,两姐妹对高澄的感情也不同,元静仪因着高澄的相貌与权势,在前夫崔括的主动下,半推半就地给高澄当了外妇,两人的感情更多是来自于欲望。

而元玉仪却将高澄当做了自己的天,若是没有他的出现,自己凄惨暗淡的人生,绝不会有如今的荣光。

薛虎儿将元家姐妹送回院子后,留下一些亲卫在门外看护,自己往中书省向高澄回禀。

高澄一面批阅奏疏,一面听薛虎儿详述今日高阳王府之事,得知了元斌的辱骂后,高澄只淡淡道:

“庶人也别做了,将他送往晋阳,给孙腾为奴吧。”

哥哥当王时,妹妹给孙腾做伎。

如今妹妹当了公主,哥哥就应该为孙腾做奴。

薛虎儿觉得高澄的安排没什么毛病,又请示道:

“元斌家眷是否也要送往晋阳?”

高澄停了笔,抬头对薛虎儿道:

“非谋逆,祸不及家眷,元斌的妻妾愿意改嫁的,放任她们自寻人家,子女还是留在高阳王府,由新挑出来的高阳王照养到成年。”

薛虎儿依言告退,高澄又交待一句:

“今日辱骂之言,莫要让孙腾知晓,让他将元斌视作一般仆役即可,无需折辱过甚。”

薛虎儿在心里感叹一句:

世子无愧宽仁之名。

薛虎儿离开后,高澄又一次埋首案牍。

他原本打算也为元明月请一个公主的名位,但考虑到她的兄长元宝炬正在长安当伪帝,作罢之余,也跟元明月解释了一番。

元明月对此浑不在意,产期将至的她只盼望自己能平安生产,将来有个依靠。

将公务处置利落,高澄唤人将自己在洛阳的亲信文士尽数唤来中书省。

其中就包括吏部侍郎崔暹、护军将军王士良、长史崔昂、主薄温子昇、司马张亮等人。

将他们唤来的目的也简单:

商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