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大将军澄(第3/4页)

假黄钺则是指代表皇帝行使征伐之权。

至于加殊礼,则是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

经过汉、魏、晋、宋、齐、梁权臣相继篡位以来,封王、赐剑履、加九锡,这一整套流程已经成了标准的权臣篡位三连。

一般来说走到这一阶段,下一步就是篡位。

绝大部分都能成功,但也有倒霉蛋临了出了事,比如兼相国、封齐王、加殊礼,与幕僚在东柏堂密谋接下来的篡位流程,却被厨子与他六个同伙刺杀的原主高澄。

但高欢可是大魏忠臣,前一刻还在为儿子骄傲的他勃然大怒:

“阿惠可是要陷为父于不忠不义!”

说着便大声呼唤侍卫,要将高澄拖出去打一顿。

侍卫们闯了进来,高澄却只淡淡地反问道:

“我何曾让父王应下?”

发怒的高欢脸色顿时一僵,挥手屏退涌进来的侍卫,追问道:

“你究竟是何打算?”

“此奏一上,父王大可借此察看国中有何人赞同,何人反对,赞同之人并不一定忠心高氏,但反对之人必定不与我们同心,至于父王不愿受此殊礼,推辞便是,旁人反要称颂父王。”

说罢,高澄眼观鼻,鼻观心,也不再正眼去瞧高欢。

高欢嬉笑着脸道:

“阿惠好计策,都怪我性急,没有问清,阿惠莫要恼了为父。”

高澄一听见我性急三个字,便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仿佛触发心理阴影。

高欢又忍不住疑惑道:

“但为父新近未有军功,该以什么名义请封。”

高欢一句我性急,让高澄不敢再执拗,他不假思索便答道:

“父王此前平定稽胡(刘蠡升),有大功于国,孩儿又新复南兖州,自可以此为由。”

高欢不满道:

“收复南兖自是阿惠的功绩,为父又怎能抢夺。”

高澄诚挚道:

“孩儿因父荫方能出仕,父王又如何不能以孩儿之功,而受褒奖?”

高欢对此大为感动,想不到他贺六浑居然能有享儿子福的一天。

对于之前高澄所言加殊礼等事,他表态道:

“假黄钺、加殊礼,殊荣太过,为父不可据之。”

高欢话一出口,高澄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尽管父王推辞,孩儿依旧担忧天子执意授予父王相国一职。”

高澄说封相国、假黄钺、加殊礼这三点,高欢却只提黄钺、殊礼,偏偏遗漏了相国。

可不就是因为关西的宇文泰加封丞相,高欢被高澄这一提,对相国起了心思。

果然,高欢叹息道:

“为父并非贪念权势之人,可若是天子执意封赏,为父也不敢再做推辞。”

说罢,高欢又把话题带回了高澄的封赏:

“有功则赏,有过必罚,阿惠此次再破梁人,收复南兖,功勋卓著,自然要赏,阿惠可有所愿?”

“孩儿但凭父王做主。”

高澄还是把球抛回给了高欢。

高欢沉吟许久,思考高澄的官职。

京畿大都督、尚书令、吏部尚书、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基本快到顶了,高欢不知道心中所想的那个职位该不该提前交给高澄。

他原本打算再等几年,可高澄在军政上的所作所为,屡屡让他惊喜,导致完全打乱了高欢为儿子安排好的权力交接进程。

再加上镜子中隐约可见的白发,高欢终于决定道:

“阿惠,为父愿以大将军相授,你需谨慎用事,莫要辜负了我的期待。”

高澄难忍激动,拜谢道:

“孩儿谢父王恩赏。”

两父子三言两语间,一个准备当相国,一个准备做大将军,什么叫私相授受?这就是私相授受!

高澄当然有理由激动,以原主的早慧与才能,还是在二十岁时才被授予大将军一职,如今他仅十五岁,便获得了这一成就,这毫无疑问代表了高欢对他四年来一切努力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