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宫变与升迁(第3/4页)

“高逆篡国之心日显,大魏社稷更需我等勠力同心,然主昏于上,如何能兴复魏室,泰愿效伊霍之事,废昏立明,万般非议,泰愿一人担之!”

赵贵立即高喊道:

“宇文公行废立之事,并非一己私欲,实乃公忠体国,谁能罪之,纵有罪,贵愿与宇文公同担!”

众将附和道:

“愿与宇文公同担!”

在统一了部将意见后,宇文泰不再迟疑,领军向长安进发。

抵达长安后,领了元修为他加官的圣旨,往宫城谢恩。

不过与元修预想有些出入的是,宇文泰并非孤身入宫,而是领大军与元宝炬、贺拔胜等人直闯宫禁,而元修好不容易收拢的一群宦官早就逃不见了。

元修独坐大殿,当他看见随宇文泰入宫的元宝炬、贺拔胜,不由神色一黯,原来他们都出卖了自己。

宇文泰领军直闯宫禁的行为,已然撕破脸皮,不可能再有言和的可能,元修宁死也不愿堕了气节,他没有向宇文泰求饶,这是作为主角的元修,最后的骄傲。

有人将鸠酒端出时,贺拔胜请命由他灌元修喝下。

宇文泰沉吟后,准许了贺拔胜的请求。

目睹被控制住的元修被贺拔胜灌下毒酒,不久便因腹痛在地上佝偻蜷缩、痛苦嘶嚎,最终亡于剧痛。

宇文泰对贺拔胜的疑心也终于散去。

贺拔胜通过告密与弑君,将自己彻底绑在了宇文泰的战车上。

元修的尸体被人抬了出去,众人还在殿中商议是否该学高氏立幼主即为。

宇文泰目光瞟向了人群中,因目睹元修死状而两腿颤颤的元宝炬,高声道:

“泰世代为大魏忠臣,若废长立幼,此行与高逆何异,泰以为南阳郡王宝炬,为宗室长者,深明大义,可承大统。”

众人目光随之移向元宝炬。

元宝炬颤栗之余,却也感觉到口干舌燥,他强忍喜悦推脱道:

“孤才德不昌,继不得关西基业,还请宇文公另选贤人。”

宇文泰却不管,带头向元宝炬叩拜道:

“请陛下以兴复魏室为重,莫再推辞。”

众将也跟着跪拜,请元宝炬登临天子之位。

元宝炬很是为难,他迟疑许久,才无奈道:

“宇文公所言甚是,正值危难之际,更应该挑起复兴大魏的担子,宝炬责无旁贷。”

说着,扶起宇文泰,感激道:

“生我者父母,贵我者宇文公,宝炬能有今日,全仰赖宇文公,这份恩情,宝炬必不相负!”

就此,曾被崔季舒暴打的西魏第一任皇帝元修,被宇文泰毒杀。

受崔季舒三拳的元宝炬继承皇位,成为西魏第二任天子。

元宝炬登基后,投桃报李,加宇文泰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大行台,赐爵安定郡公。

而西魏丞相宇文泰也更进一步强化了对关陇地区的掌控。

为了对抗日益强盛的关东,宇文泰广发求贤令。

尚书仆射周惠达,向宇文泰举荐幕府行台郎中,京兆郡武功县(陕西武功西)人苏绰,并赞他有王佐之才。

苏绰是汾州刺史苏让的堂弟,苏让当初赴任时,宇文泰向他问贤,苏让举荐苏绰。

宇文泰便将苏绰引入幕府,担任行台郎中,却并未委以重用。

如今再得到周惠达的赞誉,宇文泰立即命人招来苏绰,与他秉烛夜谈,期间,宇文泰向苏绰询问治国之道,又听他陈述帝王之道,直至天明也没有半分倦意。

一番畅谈之后,宇文泰终于明白周惠达所谓苏绰其人,有王佐之才,并非谬赞。

当即命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与筹划机密大事,对他极为倚重。

而长安发生皇位更迭的时候,身处晋阳的高欢也收到了高澄的捷报。

正与司马子如商议政务的高欢,看罢战报,将它递给司马子如,云淡风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