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使团境遇(第2/4页)

“南奔之人都是住在洛阳馆吗?”

温子昇见状问向随行官员。

官员知道他的意思,笑道:

“陛下了解尔朱仲远与贺拔胜之间的恩怨,并没有将两人同时安置在洛阳馆。”

温子昇嗯了一声,便不再言语。

使团在洛阳馆安置下来后,温子昇沐浴更衣,随南梁官员入台城觐见。

作为北魏孝庄帝的舍人,温子昇多次出入宫城,这也让他能够直观地比较南北宫城的区别。

两者同样雄伟庄严,不同的是,兴建于孝文帝太和年间的洛阳宫城,并没有建康台城的历史厚重感。

自东晋建国以来,这里有过王与马共天下,也有谢安石选将破秦;刘裕北伐气吞万里,刘义隆也曾仓惶北顾。

历经后晋、刘宋、萧齐、萧梁四朝,两百二十年风吹雨打,期间多少英雄人物。

尽管对南梁天子崇佛多有耳闻,但真正见到萧衍时,温子昇还是诧异于他的模样、装扮。

一袭僧袍披身,头戴白冠,似乎有些不伦不类,看面貌又是一个慈眉善目的老者。

待温子昇行礼通名后,萧衍笑道:

“朕身处江南,却也常闻先生诗文,常感叹不能与先生相见,不曾想先生却任为北使得以南行。”

温子昇自然是一番自谦之词。

萧衍与他言语了几句后,果然如高澄预料,问起了北方人物,尤其是高欢、高澄父子。

温子昇依照高澄交代,对高欢大肆夸赞,对于高澄总是顾左右而言他,直到见萧衍再三追问,才言语间带了几分不屑道:

“自然也是不凡的。”

便不再多言。

这样的神态自然引起了萧衍的注意,在夜里迎接魏使的宴席中,特意安排心腹频频向温子昇祝酒,待其有了醉意,再来套话。

温子昇也如高澄交代的一般,趁着醉意低声与人诋毁高澄,言说他本人并没有多少才能,只是有慕容绍宗等人代他统军,又有杨愔、崔暹等人为他处理政务,这才有了如今的名声。

就连高澄在洛阳的改革,也能推到其余三位侍中李元忠、司马子如、高隆之头上,尤其是李元忠、司马子如这两位尚书省左右仆射,在温子昇口中才是洛阳朝政的主事之人,高澄只是挂职尚书令而已。

这样的回答虽然荒唐,可对照高澄从未进学读书的消息,也让萧衍信了几分。

暗自感慨高氏多好臣,竟能辅佐一介孺子做下如此多的大事,虽然认为高澄无甚才能,却也将慕容绍宗等人的名字记在心上。

高澄贤明的谎言被戳破,反应最大的却是小高王异父异母的亲兄弟萧纶。

没有人知道他因高澄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在萧衍面前吃了多少挂落。

如今知道那人不过是徒有虚名之辈,自然不愿放过,命王府中人在建康大肆宣扬。

梁人轻视高澄,萧纶这位好兄弟出力甚多。

温子昇一连数日都在参与宴会,同江东文士切磋文学,至于具体和谈则交由随行的副使,鸿胪寺官员主持。

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专业人员处理,温子昇很清楚自己在使团中的定位。

东魏与南梁的和谈并没有多少波折,南梁虽然放还贺拔胜、独孤信等人往关西给东魏添堵,但不代表他们自己就要下场与高欢过招。

萧衍多年参佛不止自己没了雄心,麾下也早就是文恬武嬉的状态。

双方确认各自以实控地区为界,缔结盟约。

相比于南下使团的顺风顺水,北上的另一支使团却不太顺利。

作为主使的元昂率领使团抵达柔然可汗庭(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北),受到可汗郁久闾阿那瓌的款待。

可随后几天,态度却急转直下,这让熟读《后汉书》的副使高子昂,深感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