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徐州(第3/4页)

毕竟洛阳宗室叛乱,高澄也没有株连家眷。

彭城贵人们只理解了高澄的表面意思,以为要送活口让他自己动手。

于是一番勾心斗角之后,又有十四人被押往刚刚踏足徐州的高澄军中,等待他亲自处置。

高澄再次接见使者,见到送来的俘虏,他愤然道:

“何须你等教我行事!”

说罢,命令亲卫将这十四人松绑,与使者以及随行押送之人一起赶出大营。

被高澄释放的叛逆怨恨自己被人出卖,而押送之人也不敢让他们活着回去。

双方才出大营,立刻展开火并,高澄听说营外动乱,立即放心的命人前去救援叛逆,可十四人中,只有三人保住了性命。

而使者领着剩余随从回到彭城时,徐州豪族这才明白,高澄所图甚多。

于是众人严守城池的同时,派人送信向梁魏边境上的梁军求援。

而高澄也早有准备,不断有流言在梁魏边境传播,声称徐州动乱,徐州豪族为了将功赎罪,计划引梁军入境,助高澄破之,魏军再顺势南下劫掠。

他没有故意散播先前徐州豪族送来的投效信,过犹不及。

徐州豪族与高澄真有谋划的话,寄给高澄的书信又怎么会轻易流传,蒋干盗书这种事情,也要找到一个蒋干来做才行。

没有蒋干,但他有蔡和兄弟。

高澄召见逃回营中的三名叛逆,许诺赦免他们的父母妻儿,命人护送三人抵达梁魏边境。

之前的流言已经足够让梁将深思,还是受益于高澄贤世子,宽以待人的名声,就连梁魏边境上的梁人也不认为他会彻底清算徐州豪族。

哪怕没有直接证据,梁军主将还是更愿意相信流言的内容,徐州豪族就是要骗他们北上,高澄定然早已设下埋伏,等着他们自投罗网。

如今又有三人投奔梁军大营,自言曾是参与袭杀邸珍之人,如今徐州豪族决计投降高澄,他们奋死拼杀才逃了出来,而边境流言也是他们所为,正是担心梁军受骗。

梁军主将至此深信不疑,他召开军议,将自己所知道的前因后果告知众人,胸有成竹地笑道:

“此计怎能骗过我。”

众人齐声夸赞主将英明。

于是,梁军各部接到军令,严守边境,不许北上。

徐州豪族没有盼来梁军救援,倒把高澄给等来了。

高澄没有急于攻城,他在距离彭城十五里处安营下寨,命人打造攻城器械。

来到城外第三天,京畿兵没有携带云梯,只是推着简易的投石车,在彭城城外列阵。

从城头往外眺望,入目所见军容严整,旌旗蔽空,彭城五千守军无不胆寒。

“世子,是否按计划行事?”

崔季舒揉着手腕问道。

倒不是拳头痒了,想暴打未来的大齐皇帝,而是这几天与军中文员一起誊写书信,写得手腕酸痛。

高澄低头看了眼被士卒抬着的上百个被封好的箩筐,笑道:

“叔正自去安排。”

今天他要看到彭城充满文学气息。

崔季舒指挥士卒将箩筐运往安设投石机的地点。

箩筐里塞了些石头,增加重量。

而临时打制的都是简单的人力投石机,靠人力拉拽绳索进行抛射,需二百五十人施放,还好高澄手头并不缺人。

此时的负责军官正忙碌于试射石子。

待他校对了角度,随着一声令下。五个箩筐应声。

拖拽绳子的士卒大声喊道:

“用力拉!”

五个箩筐应声飞往彭城,有两个砸在城墙上,箩筐被砸破摔,筐里的纸张漫天飞舞散落在城墙下。

但还是有三个箩筐飞进了城里。

一次次拉拽,一个个箩筐腾空飞起。

彭城城中,到处都是纸张飞舞。

每一个捡到纸张的人,看见所写内容无不变色,正是他们争相写给高澄的投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