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家事(第2/4页)

“父王以澄为世子,委以辅政重任,足见爱护,旁人又怎会误解,父王既有言,澄自当听命,谢父王成全。”

高澄当然是一百个愿意,用注定要丢的河南道大行台与平定兖州之功,换取四千武川士卒,怎么算都是赚的。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这年头,自己手上有兵有粮,说话才能硬气。

当然,在高欢二十万晋阳大军面前,还是要伏低做小,当个乖儿子,如今的华夏大地,高欢的晋阳大军才是最大的道理。

高欢突然笑道:

“裁撤行台之前,阿惠还要为孤办一件事。”

“孩儿但凭父王吩咐。”

“阿惠需寻人上表,历数孤往日之功,请求天子为孤增邑十万户,阿惠可知孤此举的目的?”

高澄一听高欢张口就要十万户的封赏,就知道他打的是什么主意,面对高欢的考校,他故意沉思了一会,才试探着回答道:

“待天子下诏,父王再上表请将十万户分赐勋臣?”

打个巴掌给个枣,夺了各地行台,再给钱粮安抚。

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相当于以后每年都要减少十万户的税收,这一手收买人心可比高澄阔气多了。

高欢没有直言高澄猜测是否正确,只是吩咐道:

“此事就交由阿惠处理。”

很多时候,高欢看着高澄,总感觉是在照一面镜子,相貌略有出入,行事作风却如出一辙。

他会因为斛斯椿与自己类似,而心生厌恶。

但作为一名父亲,却不会因为儿子类父而不喜,尤其是这个儿子未来注定要继承家业。

父子两人又商量了一些朝政之事,高欢这才聊到家事,自然说起了高澄新添的两名弟弟。

高欢也不瞒高澄,三弟高浚不足月便降生,高欢猜测王氏可能是带孕入门,但还是告诫高澄道:

“浚儿是否早产尚未可知,但既然生在高家,阿惠也要将他当做兄弟看待。”

“父王为三弟冠以高姓,他就是父王的子嗣,也是我的兄弟,孩儿自当爱护。”

对于高澄来说,这些异母兄弟不仅没有威胁,反而都是他将来的助力。

比如被高欢怀疑不是亲生儿子的老三高浚,历史上的他自小聪慧,善于骑射,众兄弟中最得高澄喜爱。

当然,结局也很悲惨,他与高欢初恋韩智辉之子,高家老七高涣一同被高洋关在铁笼,囚于地牢,过得比前段时间的王思政还不如。

高洋在嫡亲兄弟老九高湛的唆使下,将这两位庶母弟活活烧死,死状恐怖。

高浚之妻陆氏也被高洋赏给大臣,后来听说陆氏与高浚感情不和,这才罢休。

高家众兄弟之间,小高王最防备的毫无疑问是高洋,但他最厌恶的,却是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来到这个世上的高老九,高湛。

在高澄看来,跟高湛一比,高洋都算有个人模样。

父子两闲谈许久,高欢这才放了高澄回府拜会娄昭君。

晋阳渤海王府。

高澄已经十三岁,不止定了婚事,洛阳家中还有三名侧室,但在娄昭君眼中,他还是自己没长大的孩子。

才一见面就把高澄拥在怀中,抱着他的头流泪。

好一会,娄昭君才放开手,又摩挲着儿子的面庞,仔细打量一番,哽咽道:

“阿惠长高了,长高了呀。”

“阿母,孩儿不能久在身边侍奉……”

“阿惠别这样说,为娘知道你的辛苦。”

说着,又抹起了泪。

每当高澄母子见面的时候,八岁的高洋总是会远远避开,他自小就很敏感。

否则也不会在自己流鼻涕时,老三高浚呵斥下人‘尔等何不为二兄拭涕!’而自觉受到羞辱,记恨在心,高澄死后,疯狂报复这位庶母兄弟。

凭什么你一个庶母兄弟能得到高澄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