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这门到底开不开(第2/2页)

高德听见高澄还在为他打算,更是泣不成声:

“仆做下如此祸事,却不获罪,仆担心世子不能服河北人心,请世子赐仆一死,警示世人。”

“是死是活,我说了才作数。”

高澄说了这句,不再管跪地的高德,向四周的邺城百姓们扬声道:

“当初澄与诸位约定公平,不想离开邺城才数月,百姓田亩被夺,却申诉无门,是我愧对了大家。”

在周遭一片宽慰之声中,高澄拔出斛律光的腰刀,将自己拨散的头发割断一截。

他举着断发大喊道:

“今日我高子惠以发代首向河北父老请罪,但请诸位再信我一次!”

周围众人尽皆俯拜。

“世子贤明!”

“世子是真心为了我等。”

“惟愿世子千万岁。”

西门外的一场表演,被某个机构四处传颂,甚至连江南都有所耳闻,人赞江北贤世子,当然,这是后话。

高澄回到邺城府中,立即命人传令河北各州,一个月后将在邺城举行录官考试。

而高澄也命令文吏利用这一个月时间,核对河北各州国有田亩归属与当初分配时的出入。

对于那些强换田亩的豪强,高澄并没有苦苦相逼,只是让他们交还田地,以及弥补受害者的损失。

用自己的薄田强换国有肥沃土地,高澄这般处理,这些豪强也能接受,如今高氏势大,不再是昔日割据河北南部的小政权。

这次虽然饶过了这些人,但高澄却与他们明说,他会时常派人查访公田归属,若再有下次,必然严惩。

这些人也听说了高澄断发立誓的事迹,没有人敢公开唱反调,去触高澄的霉头。

在高澄与幕僚们准备录官考试时,高永乐也常来拜访,希望与高澄亲近关系。

高永乐是高澄的远房堂兄,两人曾祖父是亲兄弟,因追随高欢在信都建义,立有功劳,封阳州县伯。

高欢将大丞相府迁至晋阳以后,高永乐也是留守邺城的心腹之一。

高澄与他寒暄了几句,正不耐烦,外边有家仆通禀,武城侯高敖曹在府外请见。

因高欢暂时没有功伐秀容的打算,高敖曹把军队留在了晋阳,告假回河北为亡父起大墓。

高敖曹听说了高澄来河北,自然要来见见他的心尖尖高季式。

“长辅,高将军是父王爱将,不能怠慢,劳烦你代我开门相迎。”

高澄对高永乐交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