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节 接力(第3/7页)

“东线清军主力,根据两小时前的电报,并没有继续攻打春雷堡。”

听参谋这样讲,韩小波和卫远互视呵呵一笑。

额驸扬古利自三天前送光了手头的白甲兵后,就像被打断了脊梁的狗,瘫在春雷堡下不动了。

而根据北伐军参谋部判断,稍后收到消息的阿济格,不太可能再一次鼓动扬古利作战……已经在大明腹心地区盘桓了一个月了,收获也达到了最低预期。

这种局面下,考虑到扬古利的下场,阿济格对曹氏的忌惮肯定提高到了顶峰。所以,这两天内,阿济格有很大概率下令撤军。

思索片刻,卫远肯定地说道:“时间刚刚好。即便贝勒爷现在下令撤军,分散在广大地区的部众、财货以及移动缓慢的俘虏,都是需要时间归拢的,没有二十天时间,他撤不走。”

这一次,早已有了通盘考虑的韩小波,并没有给大家过多的讨论时间。很快,在和卫远低声私聊几句后,韩小波起身,开始下达作战命令。

一:重炮部队要发挥英勇顽强,纪律严明的作战精神,即刻出发,争取早日抵达战区。

二:辎重部队随即出发。

三:主力步兵于明晨依次出发,目标唐山。

四:其余骑兵主力,掩护步兵缓慢前进。待行至唐山一线后,全军加速突击,目标三屯营。

以上是行军命令。至于战术……同时起身的参谋长卫远哈哈一笑:“敌我实力差距过大,平推则可。”

……

随着司令官一声令下,天津武库中早已储备好的四门二十四磅长管海军重炮,在众多炮兵牵引下,缓缓出了库。

接下来,人数多达五百一组的支前队伍,分工合作,将火炮分别挂在了二十匹马组成的马队身后。

支前队伍都是以天津城内各坊市命名的。面带骄傲之色的壮汉,喝干里甲敬的二锅头后,潇洒地扔了碗,然后在路边街坊邻居们的叫好声中,驱赶着马匹,沿着主干道,缓缓将重炮拉出了城。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北伐军这一次先行出发的辎重队伍,也是颇有当年淮海战役的风采:几千辆小推车在当天下午陆续出城,上面插着各种三角形的小旗。

第二日一早,天色还没有发白的时候,大批北伐军士兵就静悄悄踏上了北行的道路。同一时间,北伐军司令部随军出发。

北伐军司令部的战略很简单:天津距离唐山两百里。二十八日步兵出发,正常行军,三十日前,主力就能到达唐山一线。

到那个时候,无论怎么掩饰,大部队都不可能不被蒙古骑兵发现。所以,一切的战略佯动,三十日开始就没有必要了。剩下的就是突击。

大战前的紧张气氛下,时间一点一滴流逝。二十八日全军赶路,二十九日,总人数超过一万五千,分五路前进的北伐军步兵主力,超过了行动缓慢的重炮和辎重部队,赶到了唐山以南二十里的碑庄修整。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就在这天下午,骑在马背上的韩小波,收到了无人机发来的实时监视报告:京畿地区的清兵有收缩迹象。

另:春雷营急电,扬古利部开始缓慢撤退,请示是否追击。

“都是步兵,追什么。告诉李继春,守好堡子,追人的事他不要管。”

说到这里,韩小波用手背甩了一下电报:“看看,贝勒爷终于下决心了。”

“驸马爷是二十四号败的,算贝勒二十五号接到消息。”一旁马背上的卫远接过电报看完后,沉吟了一下,这才说道:“也就是说,贝勒用了三天时间,终于决定了战略撤退。”

“也不能算慢。毕竟驸马爷只是没有攻下城堡,蒙古人也没有发现我主力北上的消息。”韩小波甩了甩马鞭继续分析:“贝勒爷现在人在蓟镇,不可能知道我们出发了。所以东西两线清兵的行动,是沟通完毕后的有序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