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节 北方三人组的日常(十二)(第2/4页)

身为老牌背景板,事实上,免礼平身环节后,所谓的早朝,就和冯荆介没关系了。

通常来说,牵扯到真正的国事,譬如宰辅升黜,这种会议会在皇极殿内小范围举行,没他这个六品芝麻官什么事。

至于有资格搬上早朝的其余事项……鸿胪寺一般没有。即便有,那也是寺卿乃至少卿去皇帝面前奏对,同样没有他冯寺丞什么事。

于是,当冯荆介起身退后到自己熟悉的车尾站定后,便拢起大袖,微闭双目,眼观鼻,鼻观心,继续神游天外去也。

话说,冯老爷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其实内因还是占了主要因素。身为一个监生,他圣贤书读了不少,可唯独缺乏了一点监生该有的“灵动”。

说白了,冯老爷就是抹不下面子。

按说,他也不是个迂腐的老学究。但该拍马屁时力度不到位,该送礼时抠抠索索,该跑官时总慢别人半拍……

如此积年累月下来,当初多少还有点奋进的冯老爷,就这样迷失在了官僚机构的大海里。最终,冯荆介蜕变成了一员合格的老板凳,每天得过且过在混日子。

然而,得过且过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朱八八这个穷鬼叫花子,当年得了天下,天生的仇官仇富综合征就发作了。于是,朱八八便给大明官僚定下了有史以来最苛刻的工资额度。

这个工资额度,一家几口吃饭穿衣是够了。但官儿们不行啊,官儿们要养幕僚有排场,要有应酬交际,要迎来送往,普通工资哪里够。

于是,就出现了前赴后继的贪官浪潮,朱八八杀也杀不光。

好在朱八八之后,后代皇帝狠人不多,陆陆续续“从善如流”,默认了官员们捞外快补贴家用的潜规则。

如今,几百年下来,到了明末,潜规则早已发展成了明规则,各种体制内外的份例银等,都有了固定额度。

这里,冯老爷就付出代价了。

正常来说,京官清贵,油水少但是升迁快。大家的基本套路都是先过苦日子熬资历,等资历到了,想办法做一任外放,那么这些年的清苦也就都还回来了……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是。

可冯老爷在钻营投机上手艺差了点,外放没戏,又待的是鸿胪寺这种清水衙门,日子就着实清苦了。

“唉,公服又要染了。”

神游天外之际,天光已然大亮。站在帝国最具有政治气息的广场上,冯老爷却压根没有关注君臣奏对,他低下头,操心的看了看自家公服。

青色的六品公服,已经褪色褪的厉害了。袍服下摆甚至已经出现了斑斓的色块。

这衣服必须拿去染坊里重新染一下了。

中古时代,染织行业的基础原料,都是植物性染色剂,容易掉色。所以民众会隔一段时间,去染坊将自家的袍服重新上色。

冯老爷知道,现在西城和东城,都有专给达官贵人定做上等衣袍的新式裁缝店……据说用了南方来的布匹和染料,永不褪色。

可那种遍地镶着玻璃,大白天都灯火通明的奢遮裁缝店,根本不是冯老爷有勇气能迈进去的。

“还是得染!”

权衡再三,冯老爷最终还是决定,等三天后的休沐日,他就去将公服染了。

公服是冯老爷唯一能撑场面的东西了,即便手头再窘迫,也要先把这事办了。

就在他下定决心这一刻,从上方的丹陛传来了一声尖着嗓子的长音:退朝。

哪怕思想还在染坊,但这一刻,冯老爷的身体却习惯性地随班进退,做出了恭送皇帝的动作,可谓熟极而流。

从现在起,一个帝国小官僚的一天,才算正式开始……早朝做背景板这波不算。

冯老爷上朝时是吊车尾,下朝时可就是排头兵了。不过群臣下朝大多都是三三两两扎堆而归,队形很快就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