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节 北归(九)(第2/5页)

如此重要的战略通道,历朝历代都是有军事驻扎的。

大明在这些要道上,同样修建了关隘,布置了兵马驻防。有名的紫荆关,就位于飞狐陉和蒲阴陉的交接处,是著名天险,商队之后也要路过。

这就是为什么山道反而安全的缘故:关键节点都有官兵驻守,平日里往来巡逻,不可能放任大股盗匪出没。

至于等闲三五个蟊贼……这年头的行商都不是吃素的,出门都是成堆聚伙,人少了,谁抢谁还不一定呢。

另外,在天下有数的险峻山道打劫,其实很难操作。羊肠道两旁不是悬崖就是峭壁,想找一处埋伏的地点都很难……总不能从峭壁上飞下来吧。

真正对行商产生威胁的,反而是两百里山路带来的各种自然危险。好在平叔早年间来往于两地,熟悉路况,正是完成任务的不二选择。

接下任务后,平叔当即捡选了几样符合散户身份的货物,然后命人牵来一头驴,在驴身上支好木架,将几样货物捆扎牢实。

准备好货物后,平叔换了身符合身份的土布棉袄,再戴上一顶半旧毡帽,用一块粗布砂巾围住脸。

最后,他就这样孤零零一人牵着驴,走出大车店,消失在了进入县城的城门洞里。

消失的平叔只是开始,昨夜三人组商量好的应对路数不止有平叔这一路。

接下来两天,吴掌柜悄然进出了县城几次。

易县是吴家出蔚州后的商路第一站,自然有本地常年打交道的商户可供联络。

和下家谈妥后,吴掌柜立即出手了两车相对价值不高的货物。与此同时,也在本地采购了一些货物。

购进购出的这些货物,都是在天黑后,悄悄摸摸通过零散搬运的方式交换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密。

而在这期间,不时有一两骑护卫悄然离开了县城区域,不知所踪。

等这些工作做完,已经是车队在易县修整的第三天了。

第四日晨,一切准备就绪的义鑫隆商队,准时在天光亮起那一刻,踏上了归途。

依旧是十三辆马车,依旧是百来号人。

如此规模的商队启行,自然瞒不了人。这一刻,县城内外,城上城下,不知有多少双眼睛目送着车队,沿城北的官道缓缓而行。

嗯?怎么是北上?……不对头啊,不是应该走西边吗?

易县的位置,就在太行山隘口外,和蒲阴陉驿道是平行的。

正常来说,商队从易县出发,应该向正西方向前进,走个二三十里路就进山了。

这二三十里海拔急剧升高的丘陵山林地形,正是公认的危险地段。

接下来,不出事的话,商队顺着蒲阴陉山径继续向西钻山百里,就会遇到太行山中有名的紫荆关天险。

从紫荆关起,折向北方,下面的路就是飞狐陉。沿着飞狐陉再走百里路程,出飞狐口,就是终点站蔚州。

而今天商队北行这一出,确实出了某些人意料:从易县向北不进山的话,下一处穿过太行的驿道,可就是京城西北方向附近的军都陉了。

从易县到京城要多远?

答案是一百六十里路。

也就是说,商队放弃了三十里的危险进山路段,换成了一百六十里相对安全的官道。

“看来是不敢进山了。”某些从头到尾注视着商队的眼神,这一刻,露出了释然之色。

然而,事情没那么简单的。

从易县到京城一百六十里路,除非绕个大弯向东,否则的话,依旧有不少地段要擦过太行山麓。

事实上,县城以北本就是太行余脉,出门走不多远就要穿山。

最后,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某种程度上说,大家都已经在打名牌了……在这个野蛮残酷的年代,真有安全道路吗?

然而最终,义鑫隆车队,还是义无反顾出县城北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