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节 知交(第2/3页)

时至今日,但凡在这江南地界出现什么新玩意,爱好时尚的各路公子绅士无需打问就知道,新玩意十有八九是从张苏港区上岸的“舶来品”。

纪湘方才言语,便是江南士绅现如今看待南蛮子曹某人的普遍态度:不得不道一声佩服的心态中,夹杂着一丝傲娇。不得不提起某人的语境中,只用“南方那人”做代称。

然而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总有人看不惯那贼厮鸟,公然开怼。

这不,纪湘话音刚落,同席中一位留着山羊胡,两鬓带着斑白的“中年”书生,放下酒碗,甩了甩半旧的青衫长袖,开始发表不同意见:“不过是些奇技淫巧罢了,难登大雅之堂。倒是某位曹姓人氏,一惯私蓄流民昭然不臣。哼哼,且容他猖狂些许,待它日朝廷出手,再看风景。”

山羊胡中年老秀才这一番毫不客气的话语,径直揭露了曹某人的反动本质,令原本热闹的席面出现了短暂冷场。

满脸红晕,貌似酒劲早已上头的杜少为,这一刻,不经意间皱了皱眉头。

事实上,杜少为清楚,这一次刘家出面组织诗会,邀请人员大多都应该是筛选过的。

刘耀祖身为江南地区公开的曹氏商业代言人,刘家这几次组织诗会,其背后意欲如何,真当这些大明精英士绅家族不明白?

所以说,但凡最近参加这几次诗会的人,其背后,往往代表着一个或者多个对曹氏友好……至少是不抵触的家族势力。

像杜少为就是这样。他族中能人辈出,不但有人在京城做京官,还有多位居家缙绅。然而这一次家中主事长辈,却遣他这个秀才巴巴地来藻园参加诗会,这就是将杜少为推到了家族“亲曹势力”的代表位置,几头下注的意思。

几千年的老把戏了。

谁都不傻,尤其是掌握着信息交流渠道,对于风雨飘摇的大明洞若观火的江南士族来说。

如果换成早两年,缙绅之间交流,曹某人吸纳流民图谋不轨还是一个可以公开讨论的话题。时至今日,这个话题早就在缙绅之间绝迹了,大家都有了默契。

所以杜少为皱了眉头。

他知道既然是文人聚会,那总会有几个跑单帮的来点缀场面的,这不奇怪。只是他没料到的是,这位狂狷性子发作的山羊胡秀才,居然是和自己一处席面。

方才好不容易得了头彩,又借机刘家大少爷亲切攀谈的杜少为,这时只能暗道一声晦气。

就在杜秀才准备说点什么,挽回席上尴尬场面时,下一刻,却有一道沉稳的外地口音响起:“此言学生不敢苟同。”

发言的是同席另一位秀才。

杜少为定睛一看,却是之前默不作声的一位小透明。杜少为依稀记得,一开始拼桌时,这位只是简单拱手说了句:“山西吴法正。”

现在听到这一句山西腔,果然无错。

这位突然跳出来的山西吴秀才,外表并不出挑:面皮黝黑,身材壮硕,一张方脸膛上带着三分正气,有点像减配版包公,完全和江南这边面皮白皙的秀才公们不搭界。

然而这一刻,杜少为倒是有点喜欢这位脸带正气的山西佬了。

果不其然,开场白后,山西吴秀才继续说道:“据学生所知,那些流民如今大多有了生计,吃穿无忧,得以护得一家老小周全,免为路旁饿殍。”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曹将军救助的,都是我华夏子民。如此善举,乃是大功德之事,怎么在这位朋友口中,却是如此不堪?”

山羊胡老秀才愣住了,他没有捷才,不太习惯这种非对称式辩论。因为对手并没有和他讨论姓曹的是不是反贼,而是瞬间蹿上了道义制高点对他进行灵魂鞭笞。

想一想后,山羊胡还是决定硬刚:“这个……天灾人祸,势所难免。而阴蓄流民乃是人臣大防,岂能混作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