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4节 上门(第2/3页)

不久后,10门24磅重炮的炮口,再一次探出了舷窗外。闪闪发光的炮身和骤然间安静下来的炮舱,带来的是瞬间升压的浓浓杀气。

全体炮位准备完毕不到10秒钟,指挥官身旁的铁皮大喇叭中,传来了下层炮舱业已准备完毕的呼叫声。又过去不到半分钟,舰桥火控官那熟悉的电流麦再一次下达了命令:“准许射击!”

“轰隆隆……。”

双层炮甲板,一侧总数高达20门的24磅重炮,又一次发出了怒吼。

被高温火药燃气推出炮管的铸铁炮弹,这一刻动力十足。看似黝黑的铁球,实则已经升高了温度,变得滚烫起来。

其中一枚铁球,在和19枚同伴一起出膛后,很快又汇合了从另外一艘战舰上射出的22枚同款。大家一起飞跃过将近1公里的红河水面后,进入了此行目的地的领空:一座拥有浓郁中式风格的城池。

跨越过城市外围的厚重城墙后,铁球的动能已经损失大半,其所划出的抛物线轨迹,掉落愈发明显。之后,在飞行了将近2000米后,铁球动能终于耗尽,于是它悠悠地砸进了城东一座院落中。

这处院落青砖铺地青瓦覆顶,四四方方齐齐整整,一看就是中产殷实人家居所。

此刻的院落里,不知为何空无一人。

下一刻,铁球蹦蹦跳跳进了后院。尽管看上去已经慢慢吞吞毫无动能,然而在“嘭”地一声大响后,铁球却毫无阻滞地砸开了柴房墙壁。最终,在旅行了2000米距离后,这颗产自遥远夷州金属铸件厂的标准24磅铸铁炮弹,一头扎入了柴堆,不动了。

事情还没有完。

足足过了三四分钟后,原本早已安静下来的柴房里,突然间响起了微小的“哔剥”声……仔细看去,原来是柴堆中的一束稻草不知为何冒起了青烟。

接下来,青烟愈发浓烈,不久后变成了白色浓烟:柴房里储存的柴禾被烧着了。

于是乎,火头渐渐越来越大,直至烧透柴房,并且开始向周边其他屋宅转移。

这个时候,原本的白烟早已转化成了浓浓的黑烟,在随处的可见的木料助燃下,黑烟冲天而起。任谁都能看到,此处发生了火灾,需要救援灭火。

然而当镜头拉高之后,才会发现:这座建筑林立屋宇众多的大城,此刻已然是处处火头遍地尸骸,宛若人间地狱。

……

由大明忠勇伯曹川(伪)率领的南下大舰队,已经在红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带,逗留了超过半个月时间了。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大舰队就来到了鸿基港。

当日,应对北方局势的专项会议完毕后,内阁当即根据会议精神,下发了南下舰队的人员构成名单。

这里面除了必定要随船出发的张冬东之外,还有不少海军人士,另外还有一些准备去中南半岛考察的各路闲散穿越众。

大舰队很快组建完毕。

由于是现实意义上初次踏出“国门”,并且明显负有战斗任务,所以这支南下舰队颇具实力。其中不仅包括了“镇蛮号”和“抚远号”这两艘主力战列舰,还附带有数量超过20艘的各类次级战舰。

穿越众这次,可以说是精锐尽出。

另外,随同南下大舰队出发的,还有数量不定的各类民用运输船只,规模庞大。

之后,在白鹅潭匆匆集结了一部分舰船,又当着广州土著的面演戏完毕,舰队这才出发。这一路上还因为要汇合从各地赶来的船只,所以舰队足足在伶仃洋外待了3天时间。

等到大舰队终于集结完毕,这才拔锚启航,第一站是琼州。

在给琼州人民展示了一番实力后,留下多艘运输船卸载建材和各类粮食杂货,南下舰队这才正式南下,算是走出了国门。

可惜,出了国门后还没走三尺远,南下舰队就不挪窝了。先是在北部湾连续演习多日,然后又全体去了正在修建中的鸿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