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节 官邸会议(二)(第2/3页)

孔有德,明末东江镇将领。此人原本是铁岭矿工出身,天启年后金占领辽沈后,便投奔了东江镇毛文龙。

孔有德“骁勇善斗,临阵先登,为诸将冠”,累升至参将。毛文龙欣赏他,收他为养孙,赐名永诗。而孔有德对毛文龙的知遇之恩亦是非常感激。

这之后,袁崇焕无诏处死毛文龙,导致其旧部相互残杀,东江镇一夜间星散,再无半分凝聚力。而原本东江镇的嫡系孔有德,则认为毛文龙“无罪横受屠戮”,这令他私下对朝廷极度寒心。

再往后,孔有德部从四分五裂的东江镇出走,投奔了时任宁远主事的孙元化。很快,随着孙元化上位登莱巡抚,孔有德部也移防登州,孔有德本人被孙元化任命为登州左营参将。

接下来是转折时刻。

为了“拯救大兵祖大寿”,朝廷严令各地增援。地处登州抗金前线的孙元化自然不敢怠慢,便下令孔有德部跨海前往辽东前线。

这时候,戏肉来了:孔有德部出海后没几天,便在辽河口“遭遇飓风”,无奈返航。

说白了,孔有德部就是不想去辽东送死而已。为什么?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家是为何而战?

这并非畏敌不进。

这之前,大部分像孔有德这样的东江镇老兵,其实都是后金政权在扩张途中的汉人受害者:他们家人亲属被害,和建奴有着血海深仇。

于是孔有德等人便聚在了毛文龙账下,孤悬海外,靠着叫花子一样的补给,坚持和后金打游击战,牵制后金侧翼,最后,硬生生被他们打出了一个镇江大捷,打出了东江镇。

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常年和后金铁骑作战,说孔有德辈贪生怕死,那是说不过去的。

然而时至今日,孔有德部的心思早已改变了:不管有没有诏书,毛文龙算是被朝廷白杀了;因为出事之后,崇祯乃至朝廷上下半个屁都没有放,反而开始强力肢解东江镇,不但停发粮饷,还空降总兵官。

后一招尤其狠毒,令孔有德这些东江嫡系失去了哪怕理论上的东江镇继承权。

于是,东江镇余部自相残杀,自谋出路。

现在,朝廷又要打发丧家之犬去关外解救昔日的竞争对手关宁军……

前仇未了,新怨又至。杀毛文龙,散东江镇这种超级卖队友的行为,朝廷前脚还没有给个交待,现在又要催孔有德去辽东送死。

试问,已经被断了前途,寄人篱下的孔有德部,这个时候怎么能甘心再去辽东厮杀?为谁厮杀?

于是,孔有德很婉转地表达了避战意愿:在辽河口遇到飓风,老子只能带兵回来,不能去关外救祖大寿了。

然而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后,登莱巡抚孙元化依旧活在云端,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紧接着他再次下令,命令孔有德部拣选精锐800骑兵走陆路,星夜赶往辽东拯救祖大兵。

这一次,孔有德部默默出发了。

然后,经过“长达两个月”时间的“跋涉”后,孔有德800骑兵终于完成了从登州到吴桥的史诗级大行军。

吴桥在哪里?

吴桥在山东和河北省的交界。也就是说,孔有德部800骑,足足走了两个月时间,才从山东登州走到山东北界。

接下来的事,可以说是顺理成章。

毫无战意的孔有德部一路拖延,到了吴桥,不巧有士兵偷了缙绅王向春家一只鸡。

然后士兵被插箭游营,然后士兵不服杀人,然后缙绅施加压力,士兵被斩首示众,然后群情激昂……到了这个时候,不管孔有德想不想反,他都没有了选择。

对大明朝廷和这个世道充满了怨恨的孔有德部,此刻早已没有了回头路:向前是去辽东送死,回去是被朝廷砍头。

然后孔有德部就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