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节 面圣(第2/3页)

玉辇在穿过城门后便停了下来。很快,皇帝来到面前,弯腰伸臂,扶起了曹总兵,用温和的声音说道:“爱卿快快免礼!”

“谢皇上!”曹总兵就势起身。这一刻,明君忠臣终于四目相对,双方都显露出了激动的表情。

“将军此番为朝廷立下不世之功,今日朕亲率群臣来为将军解甲,稍后还有重赏。”

“多谢陛下!今后但有所托,末将万死不辞!”

“好!好!”皇帝仰头哈哈一笑,年轻的面庞上容光焕发,双目中神采飞扬:“爱卿,且随朕乘辇。”

“臣惶恐!”

下一刻,在万千道复杂的目光注视中,在鼓号和身后的明人呐喊声中,年轻的皇帝伸手托住曹忠臣的臂膀,两人一同登上玉辇,车驾缓缓驶入了大明门。

这一举动创造了新记录:只有太上皇,皇帝和出嫁那天的正宫皇后才能出入的大明门正门,破天荒首次通过了一位武将。

就这样,玉辇在两边排成纵队的百官陪同下,缓缓穿过大明门,路过两旁高墙下长长的衙署,再驶过汉白玉雕栏的外金水桥,继续穿过巍峨的承天门(天安门)和午门,穿过内金水桥,穿过皇极门,最终停在了宽广的皇极殿门前。

备极荣宠的待遇,令下车后的曹总兵处在了一种玄妙的状态中——他能感受到身周那无数道或好奇,或冰冷的目光,其中不知有多少充满了浓浓的恶意。

好在张冬东同志当年也是去故宫游玩过的,所以今天他站在皇极殿前时倒没有紧张,只是有一些时空错乱后的感慨:密集的游客换成了密集的官吏,太和殿的牌匾换成了皇极殿。

……

皇帝下车后,就在太监和侍卫服侍下先行进后殿去休息准备了。其余群臣则在殿外等候一段时间,列好队后,才依次按等进入了皇极殿。

今天虽说不是大朝会的日子,但是隆重程度早已超过了大朝会,所以在京官员,包括勋贵国戚一个不拉统统到场。

这样一来,能在皇极殿里蹭到一个位置的,基本就是四品以上的官员了,其余屌丝则按等排队,从殿门一直排到广场,蔚为壮观。

待到三声鸣鞭响过后,丹陛后便传来了一声响亮而又尖细的喝声:“皇上驾到!”

听到拖长的喊声后,殿内殿外的群臣集体肃穆。紧接着,换掉了麻烦的冕旒,戴上了一顶金纱翼善冠的皇帝,便从御座后走将出来。

皇帝升座,群臣叩拜,过场走完后,各自归位。

接下来的流程可不是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已经靠着第一个报喜的小功劳,从皇帝那里讨要到一件坐蟒袍穿的方正化大太监,此刻在看到皇帝点头示意后,便喜滋滋走到丹陛前,展开手中一份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总兵曹川上前听封!”

这是一份地球人都能猜得到内容的圣旨:“以曹氏战功卓著,今特旨敕封——荣禄大夫、柱国、忠勇伯、兵部侍郎、后军都督府左都督。”

于是曹总兵……新科忠勇伯急忙上前磕头谢恩。

除了开国时的那些公侯勋贵外,到了崇祯年间,实权带兵的将领已经很少有人能直接补全这些名号了。包括四代镇辽的祖大寿以及毛文龙在内,都没有能混到如此齐全的武将勋阶。

曹总兵今日就此一跃登天,凭借着大明门前的两堆京观,成为了正牌大明伯爵。

忠勇伯这个衔头还是很有寓意义的,包含了皇帝浓浓的期许。

这之前的第一代忠勇伯要追溯到正统年间一位叫蒋信的将军,第二代忠勇伯是其后代蒋善。到如今200年岁月过去,曹总兵居然在今天成了大明第三代忠勇伯。

至于其余那几个,都是从一品的散官和武勋的虚衔。

从这一串衔头就可以看出来,崇祯皇帝在这次的己巳之变中,确实是被鞑子欺负怕了。要知道崇祯一向比较吝啬,从来没有给武将如此慷慨地赏赐过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