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节 暗中布局(第2/3页)

于是乎,曹总兵同样卷起袖子,摆出一副在聚义堂大碗喝酒的做派,加入战团:“来人,拿几瓶难得糊涂来,老弟我今天陪各位老哥哥一醉方休!”

一通酒菜过后,在座所有明将都对荔枝和铁桶威士忌(二锅头)赞不绝口,公然讨要。

张冬东这边自然不会吝啬,于是每位军头都得到了一些礼物。

和这些影响力低下的边镇军头保持一个正常同僚关系还是有必要的,既不会犯了朝廷的忌,在未来有一天,说不定就靠着这点香火情,说客就能影响到边将的选择。

酒宴过后,就到了军头们最关心的“参观”环节了。

所有在场的明人,包括两位大佬,其实对曹总兵如何立下不世功勋这一点,都是非常好奇的。

在他们看来,这些连盔甲都没有的绿袄兵,就是纯粹仗着枪械犀利出来混的,所以众人的注意力,从一开始就集中在了士兵手中的长枪上。

那么现在曹总兵和大佬之间也谈妥了,和众位老哥哥也交换了名片,喝了酒,总不能再敝帚自珍了吧?

曹总兵没让大家失望。

下一刻,就在大堂前的校场上,绿袄兵很熟练地给各位将领展示了手中步枪的威力。

射击表演结束后,面对一脸凝重,摸着铠甲上弹孔感叹不已的老哥哥们,曹总兵还很贴心地命人拿枪过来,当场给分解零件,科普了二八大盖的构造。

接下来将领们纷纷试了枪。

看到自家放出去的子药居然也能打穿300米外的铁甲时,几乎所有人都眼红了:如此犀利的火铳如果能买来二百杆给亲兵们用的话,岂不是也能搞来几千鞑子人头下酒?

于是老哥哥们再也忍不住了,当场就有人提出要自掏腰包买一批二八大盖来用。

然而当兴奋的人们得知火帽价格后,全部都傻眼了——每片二两。

绿袄军手中的这款枪,全称是脱胎于古老夏普斯型步枪的“一六二八型后膛速射步枪”。这款步枪想要发射子弹,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地方:火帽。

离开这一块薄薄的铜片,二八大盖就是废物。

拿起一柄铁榔头,对着桌上一排火帽连续砸了下去。结果所有的火帽都成功引爆,冒出了小小的一团光焰。

曹总兵这时告诉在场各位:这款步枪包括子弹,都是从西方一个叫“阿拉斯加国”的海商那里购买的。在他以前没有当官的时候,这种贸易就开始了。

经过他这些年的不断努力,麾下的工坊已经能生产除了火帽之外的其他部件。但是唯独这块发火的铜片,迄今为止没有人能知道阿拉斯加匠人是如何生产的,这还是个谜。

所以截至目前,曹总兵还是得向海商购买火帽,一片二两银子。

军将们听完后,纷纷表示咂舌:这样算来,加上铅子和火药,开一枪的成本就是二两五钱。打一场战斗,不管输赢,几千上万两银子先出去了?

你别说,还真就这么多。

曹总兵掰着手指给大伙算了一笔账。总之,从他天津出兵以来连番恶战,为了换这4000颗鞑子脑袋,光在弹药一项上,他老人家就花了超过十万两银子。

不要问,问就是弹如雨下。

某人这一通神吹真把老哥哥们给唬住了。明末虽说有了一定的通货膨胀,但是白银的购买力依旧远超后世。在穿越众这里大概十万二十万两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边镇军将来说,别说十万,就是一万那也是天文数字了。

要知道崇祯加派的三饷,几乎将帝国刮地三尺,也不过就是八百万两白银,就这些还要养全国的兵马。

于是军将们只好表示放弃。这玩意好是好,但实在太贵,不是他们这些连养兵都费事的穷鬼能玩得起的。

临了,反倒是老孙头又兴致勃勃地研究了一番火枪。老孙头不像别人,他可是曾经掌管着大笔军费的人,一秒钟也曾经十几万上下过,所以老孙头对这种步枪的兴趣反倒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