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节 接触和态度(第2/3页)

掌管了如此巨额的国家资源调度权,老孙头当时的权利是相当大的,巅峰时,连九千岁都要退避三舍,不敢溯其锋芒。

等到老孙头终于被九千岁搞下台赶回老家,那已经是几年后的1625年了。就这,被强制离休前,朱由校还特旨加官进爵,赐蟒服银币,老孙头可谓是荣归故里,标准的大佬离休模式。

两年后,老孙的好学生/总后台/木匠皇帝落水而薨,崇祯上台,然后老孙就彻底安心荣养了……注意,通常情况下,新皇帝是不会再启用前朝权臣的。

结果谁也没想到,后金入关了。

大明承平日久,这后金第一次入关,给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带来的心理震撼是无以伦比的。于是彻底慌了手脚的崇祯,再也顾不得忌讳,临时征兆了已经67岁高龄的老孙头出来官复原职,总领勤王兵马。

老孙头的基友马回回也同时复出。

以上,是孙马二人今天能站在三屯营总兵府的缘由。

而穿越众误判的一点是:其实老孙和老马两个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下岗了。

是的,这二位在昨天沟通过后,赫然发现在明国境内的所有敌占城市,这两天都已经被光复了。所以从理论上来讲,他们这种临时性质的“总理勤王兵马”的核心官职,就已经失去了大半意义,有点像下任总统选出来后,还在岗位上最后几天的“跛腿前任”。

至于之后的事,那还要看崇祯本人的态度,这个谁也说不准。崇祯可以让老孙头立即卸任回老家,也可以解散勤王军后重新安排职务。

虽说远在京师的崇祯还不知道当前局面,但是孙马二人和在场的军将都是知道的。在官场上混老了的两人,现在心里清楚,自己不方便再利用这个身份做出什么重要决定了,尤其是关于这位曹总兵的决定。

硬来的话,姓曹的马上就要去面见皇帝了,现在做的一切不利于对方的决定,不但没有效果,而且还会被姓曹的挟滔天大功在皇帝面前点眼药水,八磅壶那么多。

另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孙马两人是没必要和曹总兵为了点人头撕逼的。

要知道二人的职务已经到了战区正副总司令的级别。曹川这边的性质既然是勤王兵,那么就是人家天然的下属。无论砍了多少鞑子人头,两位司令指挥运筹的功劳都不会少一分,砍的脑袋越多,其实孙马越高兴。

所以说,其实在大局上,目前孙马和曹总兵的利益是统一的。

当然了,刚才之所以两人大力夸赞曹总兵,这中间除了利益问题外,发自内心的感慨的也是少不了的——孙马都是和鞑子常年打过交道的人,他们太清楚几千颗人头的难度了。

……

校场一幕结束后,两方的气氛徒然和缓了许多,然后所有人先去了总兵府大堂,留下其余不相干人等在大堂等待后,曹总兵和孙马二为径直去了二堂密谈。

这个动作是合理的:出去办事的部门经理回公司述职,肯定是要第一时间单独面见总经理,这之后双方谈话完毕后,才会有沟通好的报告呈现在董事长案头。

现在,曹经理给大区两位经理述职的时刻来临了。

三人在二堂就坐后,就坐后,穿着绿袄的警卫员给各位大人端来了茶水。

老孙头这边端起茶,先没有扯正事,而是好奇问起了关于这些绿袄兵和花衣兵的装束问题。

曹总兵这边早有准备。关于发型,他依旧用“僧兵”的老套路给糊弄了过去。

关于那些花衣兵,张冬东明确告诉老孙,这些是他的亲卫兼部队的“夜不收”,穿花衣的原因是为了在环境中隐蔽。至于说效果嘛,如果老大人有兴趣,事后可以亲自目测一下。

文官孙承宗对这个回答不感兴趣,倒是武官出身的马世龙听完后,兴致勃勃地打算事后看一看花衣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