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节 那个男人(第2/3页)

现在是十七世纪,无论什么样的海陆敌人,都可以用火炮+火枪兵+硅藻土炸药包搞定。

这种廉价的,可以复制的战争方式很快成为了王道,而需要进口的三神器则成了博物馆里的摆设。

没有什么高价值目标需要撸RPG,大明朝也没有半米厚的金库大门需要特种兵溜进去用TNT爆破。至于地雷,那都是屌丝土八路用的,帝国军队从来都是刚正面,被打成游击队的场面还没出现过。

所以趁这次机会,夏先泽就把库存的三神器都批给了特战队:鸡肋放在军火库里也是要花费人力物力保养的,而且这些危险的玩意时间长了还会失效和自爆,等于是在慢慢贬值。

这次的勤王任务,就是三神器体现价值的最后机会了。吸取经验教训后,再过几年,穿越众勤王就会出动大军了,三神器会彻底贬值。

在军方整饬备战的同时,工业部门也没闲着。像被服厂就接到了1000套军大衣的订单。

现在是11月中旬,而在计划中,干涉军出发的时间被定在了12月初。等半个月后船队从台湾出发,途中还会在上海港补充休整一段时间。然后大致在1月上旬,干涉军到达天津。

到达天津后,部队会用1个月左右的时间来准备和适应,换句话说,就是坐看京城脚下双方大军混战。然后等到2月份皇太极大军一撤,再考虑出击问题。

这样一来,被服厂接到的订单,就变成了1000套大衣,棉裤,雷锋帽和手套,皮鞋厂也接到了同样数量棉皮鞋的订单。

离出发还有半个月时间,后世江浙的小加工厂,只要人员材料齐备,这些订单几天之内就能做出来,最多掏个加急费用。

窑区被服厂虽说设备没有那么先进,属于半机械化生产方式,但是窑区胜在人力资源丰富,一两千名女工随时可以调集起来三班倒,这点被服根本用不了大阵仗。

订购超额数量的寒带装具是有原因的:等干涉军到了天津之后,势必要在当地招募向导和辅兵,到时候这些装具都能用上。

除了军用物资外,大批轻工业品也在装船之列。这之前北方地区的阔佬用得都是从南方大运河分销过去的货物,而这种分销方式经常会造成货源短缺,品种不全和价格大幅度暴涨,就像后世的猪肉一样。

这一次干涉军勤王,属于厂家带着样品派出地区总裁去开拓市场,所以大量样品必不可少。这条商路一旦打通,日后京城茫茫多的阔佬们就可以用上源源不断的煤油和玻璃镜子了。

……

在发出一系列备战命令的同时,内阁紧接着召开了扩军会议。这次会议用时一天,会后出台了一份《1630年度军备调整计划》。

这份扩军计划主要涉及到的就是陆海军。

关于陆军方面,计划是这样的:预计于来年征召人数为2000人的新兵,这一举动会将陆军总人数提高到5000人。

在这个过程中,陆军将重新进行整编,在明年就会形成两团主力外加一部分预备役部队的格局。

新编团由3营步兵+炮兵连+后勤部队组成,总人数达到了2000人。

关于兵力部署,眼下会在厦门和广州各自部署一个营500人,其余部队将留在台湾训练。

而在陆军的远景规划中,未来两三年内,还会继续扩军。最终陆军会在厦门、广州、上海、山东、天津等地各自部署一个常备营500人的兵力,然后在台湾保持不下于四个营的机动兵力,用来随时警戒北方和南洋可能发生的战争。

陆军之后是海军。

海军的新增资源主要是往远洋航运方面倾斜。考虑到在这次勤王任务中,舰队不但要跨越2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而且今后还会持续派出船队拓展这条航线,所以海军决定在即将到来的1630年度,增加大吨位远洋船只的建造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