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节 公文(第2/3页)

于是一些快乐的小烦恼也就不经意间诞生了:前一段时间,关系很好的几位大佬在一次聚会时,有意无意地暗示了帮曹将军取个表字的意愿。

古代文人都有替亲近的小辈或者武人取名、取字的习惯。这方面的代表是郑成功:他幼名叫“福松”,后来私塾教师给他取名为“森”,再后来到南京国子监深造时,他那位师傅水太凉又给他取了表字“大木”。

再后来郑大木同志就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故称“郑延平”。

总之,大佬愿意帮一个粗鲁武人取表字,是一种善意的体现。

然而张冬东当时就坐腊了。表字这个问题有点类似于年号,他怎么敢让几个明朝官儿给那位皇帝取字?这种问题可大可小,应景起来完全可以上纲上线,他可不想被那帮待在岛上的反贼扣顶什么帽子到头上——唉,傀儡难做啊!

所幸张冬东当时脑子快,于是他赶紧用家中尚有长辈这一条给糊弄了过去……来自后世的人对“表字”这个概念几乎没有,这也是一直以来包括曹川在内的穿越众对这个问题都不重视的原因。

然后当张冬东的紧急电文发到内阁后,人们这才想起来:该给皇帝大人取个表字了。

好在投票程序很方便,表字的问题当晚就搞定了:经过论坛上几十轮的即时筛选,最终胜出的便是“破空”这个既有深深内涵,又充满了浓厚玄幻色彩的字号。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个表字是在皇帝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的,由此可见,穿越众内部的民主进程还是令人满意的。

于是从那天之后,张冬东同志再出没于明国官场时,便开始被人称呼表字了。

看到熊文灿在书房门口等候,张冬东上去便赶紧拱手行礼:“曹川参见大人。”

站在书房门前迎客的熊文灿这时急忙伸手相扶:“你我如今同殿为臣,今后切不可如此多礼!”——从官阶上来说,曹川这位实授参将,挂衔副将是从三品,而熊文灿的本官位阶其实也不高:右副督御史同样是从三品官。所以熊文灿才有“你我同殿为臣”这句话。

当然了,像这种文武官员平等相待的故事,也只会发生在少数情况下,譬如现在。

有明一代,除了开国时期之外,再往后武将的地位是一天不如一天。到了明中后期,文官阶层已经彻底压制了武弁,通常五六品的武官,在七品文官面前屁都不是。

这种情况会在即将到来的明末崩溃中彻底反转。历朝历代都是如此:武人在乱世触底反弹,军头们杀文官如杀鸡,这就是所谓的治乱循环。

而如今熊文灿对曹将军如此客气,倒不是因为他预感到乱世将至,而是双方现在确确实实已经成了地位平等的政治盟友:官阶相等,各有实力,资源互补,合则两利。

客气几句后,两人进了书房,稍候便有下人奉上茶水。

接下来便进入了正题。熊文灿拿起桌上一份公文在手心拍了拍,然后他笑呵呵地说道:“今日约你过来,是为了这份外地公文。你且来猜一猜,此文是从何方而来啊?”

张冬东一看老熊今天兴趣不错,居然卖起了关子,于是他便开动起脑筋来:既然是外地公文,老熊又特意约自己过来,那这份公文就跑不脱北方的京师和南方的广州两地了。

穿越者张冬东知道,历史上郑芝龙招安后,从京城方面可是发来不少公文要求他率兵北上,替皇上分忧的。

然而张冬东这时仔细一算时间,又觉得公文来自京城方面的可能性不高:现在是七月初,历史上袁崇焕要在本月底才会砍了毛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