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节 开港(四)(第2/3页)

熊老爷说到这里,停下看了余本德一眼。而后者此刻却是福至心灵,眼睛一亮嘴里蹦出个词来:“棉杆!”

“对喽,就是棉花杆。”熊道点点头,露出一个“你很有商业头脑”的欣慰表情:“不拘是棉杆还稻秆,竹木,用我的技术都能变成这种棉纸。”

说到这里,熊道扔给了余书办一根烟,然后帮他点着:“这工坊嘛,你要出土地,厂房,工人,再出一万两银子的现银,我这边呢,提供造纸秘术和生产机器,咱们55分账。”

余本德听到这里,沉思不久后就缓缓点了头:“这买卖我做了!”

余书办看似郑重,其实心里已经乐开了花——哪怕是得到造纸秘术就已经赚了,大不了散伙另起山头不是?然而他打死也不会想到,离开熊老爷独门供应的硫酸,他是玩不转造纸的。更别说机器了,坏一个轴承就得趴窝。

“嗯!”熊道抽口烟后笑着补充道:“一开始我占5成股份,也是为了帮你挡刀。再说老兄你压根就没有实力做渠道,所以还是老老实实先当个工坊主为妙。”

“不过等日后你站稳脚跟了,我许你随时回购股份,价钱就以时价为主。”

余本德听到这里恨不得当场给熊老爷跪下磕头,如此进退自如的条件,他要是再不答应就是弱智了。

……

然而后面还有惊喜:桌上放的可不止20卷卫生纸,还有几个摞起来的黑漆盒子。

当余本德打开其中一个盒子后,发现里面是一块块拇指大小的方型竹牌,上面刻有图案,花花绿绿,有点像赌坊里的骨牌。

“这是?……马吊牌?”

“然也!这叫麻将牌,比马吊牌可好玩多了。”

马吊牌就是麻将牌的前身,全副牌有40张,分为十万贯、万贯、索子、文钱4种花色。

马吊在明代十分流行,尤其是在明末的时候,士大夫们整日沉溺于打马吊,明亡之后,清人吴伟业甚至在《绥冠纪略》里认为明朝是亡于马吊。

虽说这种说法是偏颇的,但也从侧面证明了明末时缙绅阶层的荒唐和无所事事。而熊道适时推出的麻将牌,就是盯准了士大夫阶层的腰包:40张的马吊能打得流连忘返,144张的终极杀人王一出,岂不是大卖特卖?……看看后世那些三天三夜奋战在麻将桌上的人就知道了。

余本德很快就搞清楚了麻将的基本玩法,因为盒子里不光有麻将牌,还有一张在他眼里印刷精美的图纸,上面不但有文字解说,还有各种胡牌的牌型。

熊道开始给余朋友讲解麻将牌的操作方式。总得来说和卫生纸一样,也是在本地办厂,然后往全国销售。

然而麻将和卫生纸不一样,这玩意很容易仿制,所以熊道告诉余本德,自家的工坊今后只出高档货,走品牌战略。至于那些民间匠人仿制的低端竹木麻将,随它去吧,就当促进就业了。

那么什么是高端麻将呢?桌上这几盒就是。

这几盒样品麻将都是机加工出来的,有用牛骨牌面,竹子做底的,也有用赛璐珞做牌面的。总之,都是用复合材料制成的,经过机械工艺打磨,表面非常光滑,牌面图案整齐划一的高档麻将。

而熊道还告诉余本德,如果他要办厂的话,还需要额外招募一批老手艺人——将来会推出专宰顶级阔佬的手工翡翠麻将、玉石麻将、印度宝石麻将。

一番生意经将余书办听得是抓耳挠腮,恨不得明天就开始挽起袖子大干特干,大把搂钱……然而熊道却告诉他:卫生纸和麻将这两个生意,他只能选一个。

最终余书办只能患得患失地抱着大堆样品回家了。

回去后先和自己在衙门当差的大儿子商量一番后,余本德隔日便命老二去将县城里最有名的“绣花娘”传到了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