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节 龙岩战记(二十三)(第2/3页)

然后炸药包就响了。

这包炸药里不但有黑火药,还有一斤吸附在硅藻土里的矿用硝化甘油。所以别说寨门了,就是京城的九门也抗不住。

火光,爆裂,喷薄而出的浓雾,巨大的轰响和漫天飞舞的木片,华丽的光影效果顿时震慑了所有的吃瓜群众。

前一刻还在后退的士兵,当他们躲过危险的冲击波和木片切割后,下一刻就吼叫着冲进了土楼。

林家寨就这样完蛋了。

从第一声枪响到破寨,总共用了不到半小时,进攻方一兵未损,防守方毫无还手之力,整个过程在吃瓜群众眼里,充满了玄幻感和落寂感……这完全不是他们想象中那种热烈的战争。

红枪营的200士兵冲进土楼后,外围的部队也开始动了。

首先,由李千户率领的300操军也挥舞着刀枪,气势汹涌地冲进了土楼。

其次,原本被安排在周围负责警戒的本地操军,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林家的土楼可不止一座,虽说其余的土楼里没什么钱粮,但对于贫困的军户来说,只要冲进这些防守薄弱的空城里,肯定是可以捞到东西的。

然后枪声就响了起来。

丁立秋带领的200名增援士兵,就是预备在这时候用的。当本地卫所一个跳着脚,正在鼓动大伙打土豪的百户被一枪打死后,其余人顿时就缩了——刚刚才观看过枪战大片的人们很清楚二八大盖的威力。

镇住这些本地叫花子后,丁立秋先是将卫所头目和县衙的班头县丞这些人都召集了起来,重申了一遍好处人人有份的原则后,就开始安排大伙干活了。

本地人的主要任务还是在外围警戒和维持秩序。当土楼里的枪声逐渐停歇后,丁立秋便把随他一起来的那些民夫和商行护卫也一并派了进去。

……

土楼里的战争结束的很快。古代很少有敌军进城后还拼死巷战的部队——斯大林格勒战役要到几百年后了。

士兵们此刻正在挨家挨户地将俘虏搜出来,驱赶到土楼正中的大广场上。土场上已经蹲满了上千的林家族人,凶神恶煞的卫所军户们正充当着看守,不时挥舞着刀枪,吓得小孩和妇女哇哇大哭。

这时候,祠堂门前临时安装的电喇叭终于开始工作,巨大的声音开始重复起俘虏政策来。

听到所有人因为对抗官府,要被罚去流放做苦役三年后,场面反倒是安静了一点。事实上,在这个时代,土著武装对抗官府,造反,然后被官军屠城,劫掠一空的例子太多太多。

所以当林家人听到只是流放到远地做三年苦役后,占了大部分人数的底层人士反倒是不闹腾了——他们平时每天都要辛苦干活,家里也没什么财产,流放就流放,只要能保住全家人性命就好。

事实上这些人还是多虑了。通常来说,一个所谓的流放犯只要能在大员站住脚,以学徒身份出师,那么他的刑期就算结束了。即便是他当学徒的日子,基本工资和基本住房,医疗这些都是能保障的,无非是没奖金罢了。

然而不论什么政策,终归是有人出来闹腾的——既得利益者。两个所谓的族老下一刻就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拄着拐杖打算和坐在祠堂门前抽烟的卫远讲讲道理。

然后他们就被吊死了。

不但这两个老头被吊死,借着这个机会,另外几个族老和长房嫡子之类有权势的人也一并被拽出来吊死在了祠堂门前。

这下再没人出来讲理了。

接下来就是甄别和分流。穿越众最需要的家庭首先被挑了出来:贫穷的三口之家,四口之家是受欢迎的。当然,如果一对夫妻带着三五个小孩,那就最好不过了。

这些人和他们的小孩是第一批被送走的,负责押送的是那些商队护卫。接下来就是一些带着老人的家庭。这部分人甄别完毕后,就轮到光棍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