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节 化工厂(一)(第2/3页)

而伴随着第一套自产锅炉出厂的,则是窑区工业品“国产化率”的不断提高。如今工业党自产的各种设备虽说傻大黑粗了一点,但是非核心部件已经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这不得不说算是一种巨大的成就。

……

下盘既然扎住了,那么就可以考虑往前迈一步喽。而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化工厂都是眼下穿越势力最最急需的新一代镇宅神器。

但是鲁迅说过:茄子好吃树难栽。

化工厂对于穿越众来说,需要进口高达90%以上的配件这个门坎,实在是一种说不出的痛。各种塔,釜,炉,罐;各种管道阀门仪器仪表,各种压缩,分离,粉碎机械,还有各种用来检测,计量,实验,反应的化玻仪器……

事实上,除了厂房本身和一些笨重的厚玻璃瓶,粗笨基座外,窑区这边什么都提供不了,化工厂的绝大部分设备都需要进口。

局面坚持到今年6月份后,穿越众还是妥协了。对三酸两碱,磺胺,硝化物的渴求最终压倒了对进口配额的恐惧——黑石沟化工厂终于在痛苦中诞生了。

之所以说痛苦,是因为化工这玩意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整套设备中哪怕少了一个专用的耐酸碱阀门,这套设备就可以趴窝了。所以,在将洪序他们四个化工人士开列出的设备清单全部运到17世纪之前,其他所有的物资进口工作只能暂停,给爸爸让路。

三个月,整整三个月时间里,曹皇帝送来的12箱货物全是化工设备,即便在战火纷飞的8月,这边依旧在不紧不慢地开着箱子,令广大心焦不已的吃瓜群众哀嚎连连。

黑暗的日子随着9月份的到来终于结束了:黑石沟化工厂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安装和调试,终于要进入试生产阶段。

黑石沟这个地名是穿越众起的。这块位于窑区偏僻角落的谷地原本无名无姓,后来由于化工厂的墙体材料全部是黑色玄武岩,所以才有了这个名字。

把整个化工产业搬迁到黑石沟是既定政策。这里位置相对僻静,又处于下风头,可以避免各种事故的附带损害——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化工事故通常都伴随着毒云术和酸雨术,离远点大家才能安心。

为了这点安心,基建部门不得不咬着牙专门为黑石沟修了一条3公里长的高等级公路。

这也是迫不得已:有些化工制剂受不得颠,一颠就会升温,一升温就会要你好看。所以这条路虽说宽度只是乡道的规格,但是路面却用上了高级货沥青……历史在不经意间产生了:穿越国第一条柏油马路。

配套设施不光是公路,位于窑区和化工区之间的废水处理厂也在兴建中。

……

废水厂是很早以前就被多个部门联合提上议程的项目。

和那个成天在偷排污水的世界不一样,待在17世纪的穿越众是格外重视自己身边环境的。两个世界对待废水厂的态度区别有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利益。

后世之所以污染遍地,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点就是“竞争”。无所不在的竞争既带来了社会进步,也带来了各种极端行为:不把成本压缩到最低的企业就会倒闭。

所以工厂会在当地政府默许下偷排污染物。这种情况是全球性的:兔子的化工厂在这么干,白皮的厂子一样把管子插进了五大湖,墨西哥湾和太平洋。

穿越众当然不需要这么做。

眼下窑区所有的企业都是全球垄断的独家字号,没有任何竞争压力,所以排污成本根本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窑区的工业品现在是以产定销,价格是脱离市场经济的,有点像后世的政府指导价,那点成本有它不多,没它不少。

另外,对于这帮老爷们来说,既然这个位面的一草一木,乃至于每一寸土地将来都是自家的,那么为什么要把后花园弄成垃圾堆呢?……没有人会在自家地板上吐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