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节 葬礼和反思(第2/3页)

第一代穿越众是极端特殊的一代人,而且无法复制,因为这是一个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小团体。这种垄断地位不光是对外,对于内部也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互相垄断的内部关系,造成了第一代穿越众的密不可分属性:谁也离不开谁。

举个例子:如果有人打算离开这个团体,发明点肥皂镜子去私自给自己挣家产。那么他将来就会面临一颗消炎药1亿的价格。没钱?没钱就去死好了——医生没功夫去忽悠古人,但是医生的技能和药物同样是垄断的。

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军队:单干的人如果需要军队保护,那么1发子弹1亿。

脱离了这个互相提供保障的团体,无所不能的穿越者顿时会发现,自己在这个蛮荒时代活不过三天。

所以,继承人是关键。

穿越众这一代是没无法分割的,无论是财富还是政治地位,这是一种无法复制的特殊“大锅饭”形态。

……从某种程度来讲,穿越众统统不是正常人,而他们现今所做的一切,全部属于不正常的范围。

所以要分配未来的江山红利,只能由大家在本位面产生的“正常”继承人,来用一个正常的国家体系来接盘。到那个时候,所有专属于穿越众的独特政治结构和秘密,都会逐渐消失在岁月中,再也不留痕迹。

所以,终究还是需要一个继承人集团的。

陈有光就是惨痛的教训……

于是乎,在这场葬礼之后,穿越众内部有一个不便启齿的改变就是:很多人因此而加快了日常“造人”的节奏。一些以厂为家的工作狂也默默增加了回家频率。

没办法,看看老陈的结局就知道,自己还是早点有个继承人才能安心啊。再说了,大部分穿越众现在的岁数都在20—35岁之间,正是年富力强方便造人的时候,此事不能再拖!

……

在举办陈有光葬礼的同时,还有一些葬礼也在办理。

灾难不光是造成了一位穿越众的死亡,在这场持续一天一夜的狂风大雨中,整个台南社会都遭受了巨大损失。事后统计的结果是:累计有80多人死于各种各样的事故,受伤者翻倍,还有大批的房屋和设备被风暴和山洪损毁。

救灾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处理死亡人员。在现有条件下,如果不及时处理尸体,很快就会产生病疫。

赤崁码头虽说有煤气冷库用来保存鱼获,但是赤崁总院里并没有后世里常见的停尸间。在这里所有的死者很快都会被火化下葬,不需要停尸间——这是一直以来都在执行的规定。

死亡的工人自然不会葬在大员岛上:新港溪上游的丘陵区有一块专门的公墓,就是用来安置骨灰盒的。如果死亡的是奴隶,尸体就会被丢弃到外海,不会有骨灰盒。

至于反对的声音?一开始是没有的。大员早期的移民全部是杭州来的乞丐,这些人即便是在大明,死亡之后同样逃不过化人场一游,所以没人说三道四。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从各地汇聚来的“各种成份”的流民越来越多,有些闲言碎语就冒了出来……地方这么大,为何不让人入土为安?

于是所有说话的人,听话的人,附和的人,统统都被调去了伐木场,于是一夜间所有闲言都消失了。

穿越众跑到这个位面的终极目的,是用这200多号人去同化所有土著,而不是被土著同化。

所谓的“认同感”,这里面有个关键的主次问题,谁认同谁?如果掌握着天顶星科技和历史教训的穿越众,为了所谓的认同感去迁就土著,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穿越众不需要所谓的狗屁统治合法性,也不需要地主阶级和贫民的认同——一切的规矩都要在这里从新定制,掌握着化肥和火帽枪的势力,在中古时代需要的是别人的认同,是格式化这个世界,而不是反过来被土著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