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 德邦(第2/3页)

近距离见识到穿越人士的种种不可思议之处后,无忧无虑的年轻人反倒来了兴趣,每天在塘庄里乱窜,有两次还差点被他跑进后园。

好吧,有兴趣就好,于是小同志最终被安排到摩云观,当上了第一任江南站站长鲁成的徒弟,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年青,日渐成长为一个坚定的反贼。

以上,就是刘旺的故事。

……

漆黑的船舱里闷热,逼仄,一个身影正趟在吊床上呼呼大睡。伴随着体内生物钟的提醒,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令昏睡者呼声渐轻,下一刻,他醒了过来。

右手轻轻在床边一摸,须臾不离身的短刃唐刀便被握在掌心,陈火丁缓缓睁开双眼。

举起左手腕上的劳力士游艇,蓝色的夜光表盘显示已经到了正午,陈火丁于是翻身轻轻下地,在黑暗中摸索着披上一件打了补丁的冲锋衣,赤着脚走出船舱。

猛然间从舱下走上甲板,正午热辣的阳光使得他眯起了眼睛,手搭凉棚四下一望,陈二爷便向艉舱走去。

“德邦”号沙船,此刻正在舟山岛上的一处小海湾里驻泊。

舟山岛在百余年前,也就是嘉靖年间,还是挺红火的。位于舟山岛西,面朝宁波的双屿港,当时是十六世纪亚洲最大的海上走私贸易基地。以海商汪直为首的走私集团,联合葡人和日人,大肆以双屿港为基地和大陆展开贸易,场面火爆。

这之后就是朝廷经典的“禁海”项目开张。

剧本很老套:官府诱杀汪直,禁海,然后以沿海华商为主力,倭人当白手套的“倭乱”正式开始,朝廷接下来开始迁界禁海,组织军队东征西讨……

这中间自然少不了可歌可泣的戚爷爷抗倭故事。

然而讽刺的却是,最终在战略层面平息倭乱的,并不是戚继光在万里海疆经年累月的砍杀无数坏蛋,而是轻飘飘四个字:隆庆开海。

不需要殖民者2.0用排炮砸开海关,冷兵器时代某个喜欢禁海的政权,在强行切断国家对外贸易之后,自己也遭不住了。

巨大的社会财富损失,高昂的军费,沿海省份的凋敝……于是朝廷上下借着隆庆帝上台之际,又玩了一出大讨论,于是当初主张禁海的人们,突然间大彻大悟,在付出了东南沿海战乱八年的代价后,福建月港开放了……倭乱平息了……

随着福建月港的开放,大陆沿海贸易的重心也随之往南方移动,而曾经火爆一时的舟山岛,也因为官府对双屿港的填堵,彻底玩完。

时间来到1628年,现在的舟山岛,按后世的话来说,已经退化成十八线小城了——一些渔民,一些农夫,再加上卫所城,就是舟山的全部。

“德邦”号在舟山驻泊的这处小海湾,名叫“烂肠子湾”,位置就在后世的舟山文化公园一带。

这个位置和大陆隔海相望,10公里外就是宁波府。此处洋面狭窄,南北两边全是星罗棋布的舟山散碎小岛,海道弥乱,海况复杂,是南下船只的必经之地,当然,也是打家劫舍的风水宝地。

……

原屏风寨二当家陈火丁,现如今的“德邦”号船长,方才睡醒后正往艉舱走去。正午是放饭时间,三三两两的水手都聚在船上拿着木碗吃饭,见到当家的过来,纷纷起身打招呼。

陈火丁这边招呼还未打完,就听到船外高亢的公鸭声响起:“二爷,二爷!”。陈火丁这边探头到船帮一看,只见一个手长腿长,驴脸,身体和四肢比例极不协调的人,正从几块鹅卵石搭就的灶火上端起一快铁板,一溜烟就跑上了船。

来人虽说身材不协调,但是平衡性却极好,大概是常年在海船上练就的身手,此人从岸边跳板一路跑上船,如履平地,手中那块用破布垫着的铁板却纹丝未动,铁板上的大黄鱼片,鱿鱼片,石斑鱼片这些喷香四溢的菜肴,正在吱吱作响。